今日随想
1、星火成长吧分享概述:
王老师以《多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为例,深入、细致地解读了空间观念的内涵,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明晰了在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表现分解、细化为可教、可学、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表现指标的方法和策略。王老师认为,新课标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但核心素养的落实则需要通过我们每一位老师深入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深入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理清核心素养与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核心素养在本节课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并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及评价目标,进而在研读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的教学活动,从而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2、分享的主题是梳理中融通,对话中提升。但讲下来之后,却有种文不对题的感觉。一直在讲课前的思考,即复习前对课标、教材的分析和解读,却只字未提复习的梳理和思维提升之事。这样的内容安排,是否有些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
再次梳理、反思:基于这样的主题,重点应该交流什么?
是否应该交流梳理的内容、方式?以及我们是通过哪种方式来推动这样的梳理的?
但是我们不能只说怎么做,还要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观点和做法站得住脚。那么对课标、教材的解读以及对学生前测结果的分析,是否可以看作是一个溯源的过程?如果这样的话,是否应该在教材分析那里那里再进行一个简单地说明,点明这些做法就是为了下面复习中,通过知识的梳理培养空间观念,落实核心素养做的准备?
对于交流中提升,好像也体现得不充分,不明确。其实,无论是师生的交流、还是生生的交流,本节课都体现出了通过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效果。
从一开始的猜,教师的提问:你怎么不猜长方形,引发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去进行判断。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明白了要有理有据地进行判断,推理意识也就自然渗透其中。
接下来的理一理,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再次回顾、梳理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在回顾学习过程的过程中,头脑中再次经历的图形剪拼转化的过程,培养了空间观念,也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的网络。
而在本节课的主体环节选一选中,通过对“只选一个公式”这一问题的阐释和交流,学生不仅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从动态转化的角度发现了图形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间不同的思维不断地进行碰撞,每个孩子在欣赏别人的想法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想法,并在这个交流中不断地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进而建构起新的认知。这不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吗?
最后 的变一变,同样是通过生生交流,让不同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学生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理解每种方法背后的道理,同时也体会到运用图形之间的联系去解决问题,这一方法会更简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比较、思辨和优化的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