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心目中所吃过的那几个菜

我心目中所吃过的那几个菜

作者: 晓地说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15:14 被阅读0次
    上海小绍兴三黄鸡店

            上 海 小 绍 兴 三 黄 鸡

        鸡(机)不可失,食(时)不再来,这是小绍兴三黄鸡的一句广告语,由此也开具了篡改成语的很不良的一种风气。不管怎么说,这一句广告语还是很有创意的。

        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地广物博,与鸡有关的菜肴,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气候下,烹饪方法有很多种,但都有各自的神来之笔的美味,也都孕育着各自的文化美食的基因。鸡是节庆之物,就像是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吉祥与希望一样。

        三黄鸡又称白斩鸡,是上海地区的一道传统的名菜,多作为宴席的冷盆,或供佐酒之食。因鸡在烹煮时不加任何调味,故称白斩鸡。据记载,上海的白斩鸡始于清朝的末年,因用饲养在上海浦东的三黄鸡来作食材,所以也叫作浦东三黄鸡,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小绍兴的三黄鸡,烧制的过程非常简单,先把锅内的水烧至沸点,将洗净的三斤左右的整鸡放入沸水中,水量一定要淹没整个鸡身,再加入葱姜之后,焖煮三十分钟左右,再将整鸡捞出,并迅速放人冰水中浸没,冷却之后即可食用。这样焖煮出来的鸡,鸡皮脆嫩,鸡肉柔软,再涂上一层黄灿灿的鸡油,看了就会使人食欲大增。当然鸡的正宗取决于烧制出来鸡的质量,一般有经验的师傅会选用浦东的镦鸡,也就是从小被阉割的一年以上生长期的鸡,它的肉质非常的嫩滑,它的滋味非常的鲜美。现的市场上是很难再买到这种要求的浦东的三黄鸡了。

        据说,小绍兴的名字是由顾客叫出来的。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摊主和他的妹妹,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云南南路摆个鸡粥摊卖鸡粥,生意并不景气。一天摊主突然想起孩提时,听老人们讲绍兴的越鸡曾向清代仁宗皇帝进贡的传说。在绍兴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村里,住着几家农户,每年都要散养许多的鸡。他们每天清晨就把鸡放上山去觅食,由于是靠它们自己觅食山上野食的鸡,其鸡肉就特别的结实肥美,烧制出来的鸡也特别的鲜美可口,深受皇帝老子的喜爱。从此就要他们每年都进贡,并称之为越鸡。摊主受到传说中的启发,开始选用农村老百姓散养的鸡来作食材。这一操作,使得鸡粥的鲜味非同一般,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那时,云南南路周边有不少的剧院,一些文艺界的知名演员,周信芳,盖叫天,王少楼,赵丹,王丹凤等,他们每当半夜演出之后,总喜欢来到这粥摊吃夜宵,并成了常客。由于摊位没有名字招牌,而摊主哥妹又是一口绍兴的乡音,加上他们的个子廋小,一些老顾客都以“小绍兴”来相称呼,久而久之,小绍兴也就成了鸡粥摊的店名了。

        大家叫的这个小鸡粥摊,就是现在扩大规模了的,每天都排着队来吃的,云南南路上的小绍兴三黄鸡店。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肯德基在外滩东风饭店内开了第一家店,人流传动;90年代末的振鼎鸡,风靡一时;甚至是2013年的禽流感,谈鸡变色,也都没有影响到小绍兴的生意。因为大家吃的是一种魂牵梦绕的滋味,吃的是一种行将殆尽的记忆,吃的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怀。

        去小绍兴吃鸡,吃到最后总要来一碗鸡粥。吃后总觉得这一碗鸡粥,鲜鲜的,烫烫的,是最好吃的。其时大家都知道,一顿鸡宴之后,唯有这一碗鸡粥最好吃,几根姜丝,几粒葱花,几滴鸡油,一小勺酱油在白白的粥上漂着,不值几个钱,却是最好吃的。记得以前和朋友聚餐,他们特地点了一只大龙虾,生吃,蘸着酱油和芥末吃,很糯,也很嫩。吃到最后,服务员总会来问,是否将虾头烧泡饭。可见,人的味口并不是很纯粹,吃的就是讲究一个余地。虾头能值几个钱,可是最后还是虾头做出的泡饭被大家一扫而空。想想也是,只有拥有繁华的东西,才懂得不繁华东西的珍贵。不是吗?一碗鸡粥,一碗泡饭,大家却都吃出了最好的滋味。当然也不是说,鸡和龙虾算是白吃了,有了前提才有了后项吗。

        上海人吃鸡对蘸料是非常有讲究的,也是体现出了上海人的细节精致之处。蘸料是要用熬熟的虾子拌着酱油,随着鸡一同上桌,供顾客蘸着吃,其味就更为鲜美了。记得有一位外地的作家说过;上海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是要强调自己的生活品质。一次他去大学同学的家谈事,刚坐下来,同学就先问他是喝咖啡还是喝茶。你说喝咖啡,就接着问你是土耳其的还英国的,直到他问清楚了,才继续和你谈正事。也许上海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臭毛病,这些臭毛病都渗透在或是弥漫在空气中。所以,当你走在路边的弄堂口,遇见晒太阳的老头,也都会几句洋泾浜的英格里希的话,也都会提醒你西装底下的哪粒扣子是不能扣上的忠告。也许这就是近百年来的商业文化的熏陶的结果,也许是精明细致本能的一种自然流入。

        以前我走进过许多家老的咖啡馆,虽然它们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岁月风雨,似乎还是能感受到一些人所留下来的气息,还总能想起一些人所留下来的故事。想想也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是张爱玲,苏青等女士坐在那些老式陈旧的咖啡馆内,那是一道多么靓丽的风景线。两个女人都是那种自私,冷漠,物质,精致和有才华的人。假如你跟她们坐在同一个咖啡馆里,会很反感她们的做派。只是那么多年过去了,再回头去看看,也就很容易地去接受她们了。因为咖啡馆不仅仅是那醇香四溢的咖啡本身,还是那份置身事外的欣然怡得的精致生活本人身。

        上海的三黄鸡蘸着精致的虾子酱油一起吃,是最好吃的,就像是咖啡,没有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目中所吃过的那几个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jm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