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内容好的书法作品,买文征明的字帖,完全是因为里面有滕王阁并序,买回来后,才发现滕王阁序是行草,我还临不了。赤壁赋也是,仅从文章内容方面,我就很喜欢。
晚上我吃饭的时候,地主坐下去写字了,我吃完饭,没事干,就把去年买的一本苏轼文集翻出来。这本书当时是和苏轼词选一起买的,词选差不多读一遍过去了,这本书到今天我都还没有拆封。
这篇文章写苏轼于朋友在月下坐船同游赤壁,而产生追昔抚今的感情。
赤壁之战家喻户晓,自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描写赤壁的诗文不可胜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前后赤壁赋,是这些诗文中的佼佼者。
古文有一大特色是现代文无法体现的,就是可以反复诵读咀嚼滋味不尽。古文对我的魅力,就是不能完全理解,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景色描写。“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之御风,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用如此凝练的文字,给我们刻画了一幅月夜赤壁的画面 。读这样的文章会对自己的写作感到羞赧。
清风明月,良辰美景,举杯请客人喝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主人又扣着船舷唱歌。客人就吹着洞箫伴奏。萧声呜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真是主人儒雅,客人也不简单。网络上的段子经常讨论读书和不读书,有什么区别。读读苏轼的赤壁赋,就能使我们感觉得到文学其实离我们有多远。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最后和客人说的那段话,真的可以说是辩证唯物注意。江水每天不停地流逝,但也不停地流过来,江面每天还是这样,等于没有流逝 。月亮有盈有亏,实际上他自身没有变化,苏轼知道月亮是个星球吧?
如果以变化的理论来看世界,天地每一瞬间都不同,这和西方的一个哲学家,说人的一身永远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观点是一样的。我们以不变的理论,去看这个世界,我与自然是永恒的。
苏轼有这样博大的宇宙观,才使他在逆境中可以获得心里上的平衡。每天写字创作,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