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特产你可能很陌生,“干竽头杆”,不知道你是否吃过。
现在的人很少能看到地里种的竽头。
记得小时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上世纪七十年代吧,每天吃饱饭都成问题,因此家家户户都利用房前屋后的小空地种竽头,补充粮食不足。
这竽头秧,远看就象花卉市场卖的滴水观音,嫩绿而阔大的叶子,但它的茎却是紫色的,长得很茂盛。
大概长到一尺多高时,要对它的根部拢起细土,因为竽头的根部比较发达,根茎延伸着就长出了小竽头。
等收获了芋头后,它那茂盛的紫色的叶茎就象荷叶的杆,厚厚的,里边有很多细小的孔,象海绵,捏一下,软软的,松开又怯复原状,长度大小不一,也有一两尺长。
加工竽头杆,通常要将叶子去掉,把杆放在开水里烫一下,扎成把,吊在屋檐下晾着。
遇到青黄不接的时侯,用开水泡发,沥干,切成寸段,蒸米饭时垫锅底,等到米饭熟了,一搅拌,连米饭都成了紫色,嚼在口有点象干豇豆,有韧劲,但如果油放的少,吃起来有点涩,不算好吃。
要想好吃,就要等过年时,把它和红烧肉一起闷,吃起来很香有嚼头,嫩而不腻,那真叫一个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