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饭点了,有人去食堂吃,有人订外卖,有人回家吃,还有人会选择离家或工作地点较近的小饭馆吃碗面或一份盖饭。没有“探索”精神,或者不想嫌太麻烦的,一旦选择了一家味道不错的地方,就会经常去那里吃。
去得多了,和老板渐渐成了熟人,每次一进门,老板看见了,就会笑着说一句“来了”,你微笑着回一句“嗯”。老板问今天吃点啥,你看看菜单,稍微思索一下,做出一个选择,要么换个口味,要么吃常吃的那一种,有一天老板可能就会直接问“还是老样子吧”,再加上一句干脆利落的“好嘞”。

之前看一篇文章,作者是兰州人,在家楼下一家面馆吃了十几年的兰州拉面,每次进店已经不用报了,老板客气地打个招呼,作者笑答一声,坐下等着,过会儿面就上来了。面的粗细,加不加牛肉等,老板都已十分熟悉。
大学时候,跟一位女同学去吃学校的一家麻辣烫,之前我只是偶尔和舍友一块来吃,这家麻辣烫味道不错,但我们并不常来。而这位女同学挑选好菜样后递到窗口,窗口老板娘和同学相视一笑,好像很熟悉的样子,称量时还给去了几毛零头。一问她,果然是常来吃,前两年都不知道来多少回了。
一家店去得多了,某段时间有事情,比如出了趟远门,那段时间就没法去那儿吃,过段时间回去后,老板就会客套地问一句“最近也没见你来吃饭”之类的。

这只是一种常见的人与人互相认识与交往的方式。不必深交,只是点头之交,吃饭的看重的是那熟悉且不错的口味,老板开心的是有这么个老顾客照顾生意,这样你来我往多么正常。可我好像不太喜欢这样。
大学时去一个窗口吃得次数多了,非得换个窗口,好像生怕那个窗口的老板记住我似的;在外吃饭也是如此,去一家面馆吃饭,连着吃一段时间,肯定得换一家,然后隔一段时间再去,感觉店家对自己印象淡忘了最好。
我也不太明白这是什么心理,也许是有一点社交恐惧吧。不过后来慢慢感觉到,只要生意不算差的店,每天来来往往的顾客那么多,老板根本不会记住谁是谁,真能混个脸熟,也不过是新客老客的区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或许是太刻意了,就觉得不自然,其实这种事情,本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去得多了,见面互相微笑一下,礼貌也好,客气也罢,都能给彼此心里留个不错的印象。若不擅长交际,也不必多说什么,微笑就是那最简单的通用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