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的农业农村处于变化最大、发展最好的时期,也处于矛盾集中、挑战严峻的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靠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无法承受经济社会发展之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后曾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投入要素的作用,必须有两个重要条件:相配套的农业制度、相配套的新型农民。农业现代化,不能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获得,必须要有一批能够洞悉产业趋势、参与社会交往、融入城镇化进程的新型农民。这是时代呼唤,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农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源头,农民永远是人类其他人群的衣食父母。今天的中国,要保障13亿人吃上饭吃好饭,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是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文明水平。创造条件让农民走向职业化,成为自身领域的行家里手,对于探索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真正对农村发展起长远作用、决定作用的,是让最广大普通农民的整体种植能力提升,而不是鼓励和变相鼓励“考证”。只要广大农民真正能够拥有更多的生产能力、科技能力,让新的市场化思维逐步占据主流,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才能根本上改观,农村生产力和农村活力才能真正得到大幅度的释放。

一是国家和政府有关方面,应该出台更多的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向广大农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让更多的基层普通农民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市场创业,比“扶持”极少数人成为“高级职业农民”更有意义。

二是进一步夯实相关法律构建工作,为“谁来种地”问题设立制度保障。针对职业农民专业种植技术、营销知识以及资金扶持方面的现实需求,有关部门应当统筹公共财政资金及人才培训资源,在培养农业主体经营者专业素质的同时,为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标准化服务。期望在政策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扶持下,大批新生代职业农民能够脱颖而出,合力推动我国现代农业驶上快车道。
汤俊,现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怎么办? 公众号: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本文文字系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人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