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山乡,大体来说民风淳朴,但也时有丑闻,落到谁身上,都是一生的伤痛。
湾里的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按姓氏的辈份来分,因为在湾里的辈份高,大家就都直接称呼老爷爷、老奶奶了。他们一生养育有三个儿女,一个女儿,两个儿子;M姑奶奶是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女儿,家中的老大。
M姑奶奶,嫁在隔壁的一个乡,那儿有个农贸集市,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赶集的时间。
许是见的人多了,在潇飞雨的印象里,M姑奶奶性格开朗,经常回hs湾来看老爷爷和老奶奶,是跑娘家跑得比较勤快的人之一;不仅M姑奶奶跑hs湾跑得勤快,M姑奶奶的丈夫,那姑爷爷来hs湾也来得勤。
而老奶奶,hs湾人们公认:毫无疑问,她不仅是hs湾最善良、最慈悲的人;她应该也是天底下最善良、最慈悲、最热情好客的人了。
老奶奶对湾里谁家的娃娃都疼爱,都喊满崽;并且,只要还有一点点血缘关系、或者姻缘关系的亲戚,老奶奶跟她的那些亲戚们都有来往。逢年过节,只要她的那些亲戚们中,有人建房、儿女婚嫁、生娃、老人做寿酒、或者白喜事,老奶奶是都会去走动走动的。
而一般的人家,对亲戚关系的亲疏来往界定是:基本遵循hs湾的俚语的。其实,俚语也就是来自于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规律,提炼认知。
那时,hs湾的俚语里有一句,是专门概括这种亲戚之间的互相来往疏密关系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了!”。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了!”,其大意就是:一个家族中,同一代人,是同一父母所生,或者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是亲人,一般情况下,是来往密切的;到了第二代,就是堂兄妹或者表兄妹关系,一般情况下,以家庭为单位,也还是有来往的;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就了结基本不通来往了,就像跟外人一样的关系。
hs湾的先人们,以俚语、或者儿歌的形式,把这种从平时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认知固化,成为了hs湾三岁娃娃们都能朗朗念上口的章句。
这些俚语,它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又反过来引导生活。
有了这个固化的认知,山乡的人们,走亲戚还真的只走两到三代人,再远一点的亲戚,四代、五代以上的血缘关系也好,姻缘关系也罢,如果不是很爱好的人家,那些远一点的亲戚关系,就真的自然而然的丢了,不再有密切的来往。也不是哪一户人家的错或者冷漠,毕竟身边的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维系亲戚之间的关系,要感情,如果距离太远的地方,也还需要经济支撑。
只有少数,像老奶奶这种善良、慈悲、好客的人,四代、五代以上的亲戚,都还在相互走动,舍不得丢。
就算身边的叔、伯、伯母、婶婶们,劝告她丢掉一些关系久远、地理距离也远的亲戚,老奶奶也听不进去。
那些代数辈份隔得久远的亲戚,就算地理距离隔得远,但他们是老奶奶心中的老亲,只要还在世的,她一个也都舍不得丢。只要他们家中办重大一点的事情,老奶奶都会走去那些亲戚家里祝贺,或者托人情带过去。
老奶奶去走亲戚的时候,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到耳际的头发,剪得整整齐齐,手里提一个小竹篮子,小竹蓝里,装满她准备送给亲戚家的礼物。
老奶奶不仅满怀虔诚的去亲戚家走动,平时,居家过日子,凡是到她家里做客,或者有事路过她家里,到她家里小座一会儿的人,老奶奶的好客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盛情难却。
通常情况下,老奶奶会温了米酒、拿出炒花生、瓜子、南瓜子招待客人。在客人临走的时候,老奶奶还会用一个小瓷碟子,装得满满的一碟花生、瓜子或者南瓜子,倒进客人的上衣口袋里。
有时候,客人没接受,老奶奶端着那个装满炒花生或者瓜子、南瓜子的瓷碟子,能够追着客人,追出几百米远。
老奶奶的热情好客,在湾里是出了名的。
大约二零一零年前后,老奶奶已经作古,享年八十四岁。
从小跟在老奶奶身后长大的潇飞雨,后来,当时空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发达,因为业缘关系,潇飞雨找人,手机屏幕几十、上百条信息弹出去,人家都漠然、视而不见、不回复的时候;想去面见人,被人家堵在家门口的时候;或者思量着委婉的拖延拒绝不告知地址的时候,潇飞雨就特别怀念老奶奶的好。
怀念从前,怀念老奶奶在世时:对身边每一个人的善意与慈悲。两两对比,心理产生的落差很大。
同样是一撇一捺写成的人,咋区别就那么大呢?是人心变了?还是世道变了?功利已经蒙蔽了人们的心灵和双眼吗?
潇飞雨不想深究,也不愿意去深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势所趋,由它去吧!船到桥头自然直,功利的世界走到尽头了,物极必反,船到桥头不直,翻船也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候,大家怎么把船弄翻的,再一起怎么补救吧。
路在脚下,守住本心,自己不变就行。那个XX学府出来的网红官员,不是在公开演讲中也说过嘛:“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所在的中国!”与人为善、不欺凌弱小,是这个古老的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
老奶奶践行了一生,做为老奶奶身边长大的跟屁虫,当时习之,传承并且发扬光大。老奶奶虽然人已作古,她与人为善,慈悲为怀的美德,就如同夜幕中的星星,永远照亮长空。
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