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谈语文教学——教学理念的实施的操作流程
将学习中“真问题”升级为“金问题”的步骤、方法、措施及效果
步骤:
1.将材料、情境等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展开想象、利用认知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包括操作实践层面和总结提升(理论)方面。
2.展示学习目标和具体材料突出的表现点,使重点和难点问题聚焦。
3.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使得真问题突显出来。
4.对真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宽度拓展,以求真问题得以化解。
5.在解析真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渗出金问题。
判定“金问题”的标准一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本阶段知识的关键点,下一个知识的起始点。解析金问题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的过程。
方法:
利用教学方法,沉淀金问题的内容,明确金问题的价值,解析金问题的过程。
措施:
根据学生分析能力的现状,制造金问题出现的环境,为“金问题”呈现奠定基础,保证“金问题”深度的集中和广度的发散。
效果: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强化学生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
金问题是有梯度的
金问题是化有形(具体产生问题的材料)为无形的(金问题)
合作与探究在“真问题”提升成为“金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思维制约金问题的出现:有的时候,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设计了多个问题、设定多个教学环境却不能体现明确地把金问题体现出来,这就是“教学水平差”的集中体现——即课堂中始终不能出现“金问题”。
金问题的出现受学生思维认知的限制、受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受教学环境的限制。
举例一
师生对话:
生: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真问题)。
师:怎么不会?哪里不懂?
生:……
师:哦,这样做……,你看,公式是……,这句话的意思是……,数学表达的格式是……
生:老师,我会做了……
师:真会了?
生:顺利地做完了习题。
平:那这里的金问题在哪里呢?
平析: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呀?)可以分解成以下的多个小问题,即:
1.不会做的原因是?
2.不会做这个事实的成因在哪里?
3.本题的知识难点在哪里,怎么克服?
4.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个学生来说“节点”在哪里?
平答:明确解决真问题的节点的提问就是金问题,本例中4的答案就是金问题。
如果老师这样回答学生的提问,你看如何?
1.哪里不会做呀?怎么不会做?我刚讲完的你就不会?上课干什么了?就是不注意听讲,对不对?自己再看书去,不懂问同学吧。如果再不懂的话再来问我,告诉你吧,下次上课要注意听讲。(最后,学生把问题解决了)
2.不会做,看着,老师熟练地把解题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会了。
3.(略)还会有很多的问答状况出现,但哪个是金问题呢?
平答:这里就没有金问题。没有金问题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就不是一个好的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优秀的课堂。
举例二
生:老师,这篇文章我看不懂。——真问题
师:告诉我哪里不懂。(哪里不懂啊?)
生:不知道。
平析:教师这样的问题就是伪问题,无效问题,师生这样的问答也是无效问答。真问题出现了,而真答案没有出现。
思考:怎样才能出现真答案呢?这就需要“金问题”的出现。
吃的食物去了哪里?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认知,针对认知状况分解出不同的小问题来解答,此处以五年级为例来分解成相关的问题)可以分解成:
1.你今天吃的食物去了哪里?
2.你今天早上吃的食物去了哪里?
3.你今天早上吃的牛奶+面包去了哪里?
4.你自己吃的食物去了哪里你能不知道吗?
5.哈哈,学生的答案会是五花八门的,那这里有了真问题,可金问题又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