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语文教学

作者: 简墨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21:08 被阅读2次

一谈语文教学——思维层次
以文章《这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也是一个教学故事》为例谈语文教学思维
那年,我任初一语文老师,我的名册里有了一个叫宁宁的学生。这个学生很有特点,聪慧灵透,写的文章很有立体感,有强烈的求知欲。语文课文里的每一篇文章他都能够有理、有据地质疑出有深度的问题。这个孩子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教师的第六感告诉我:这是一个理性而智慧的孩子。
我决定,顺势而教、重点关注、从语文视角规划他三年的学习习惯。遇到这个这个学生,我知道了我的“语文授课体系”有了用武之地。这个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分别是“每天一句”;“每课一得”;“每测一总”;“一疑多解,疑解辨析”。四个模块构成了我的教学体系。
以第一模块为例略微解释一下:
“每天一句”模块:每天每个同学要求从“听、说、读、写、思、析、疑”角度整理出一个卡片。即“听一句有意义的话”;“学说一句别人的话”;“读一句书上的话”;“写一句自己的话”(要求用上语文知识);“思考一句自己认为值得思考的话”;“分析一句自己认为值得分析的句子”;“质疑一句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语言表述,并写出分析……”
以宁宁同学整理的卡片为例:
听: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说:如果你荒废了时间,那么时间也会荒废了你,金钱也是如此。
读: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雨后的天空,清净明澈,显得格外高远。
思:志不强者志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析:葡萄树断了,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那绿色的树叶(汁液)一滴一滴往下滴,像是血,像是泪。
分析:这句话描写了的葡萄树断了时的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的伤感。
疑:读《盘古开天辟地》
(1)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来一把大板斧……
质疑:人类出现之前,这么黑的环境里哪儿来的“大板斧”?
(2)睁开眼睛一看:啊呀!……
质疑:“啊呀”二字是语言还是心理描写?到底指什么?
(3)推算的结果,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
质疑:他如果撑天,那他身子太长了,如果他撑宇宙,那他的身子又太短了他怎样“撑”?
(4)……总之一句话: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
质疑:道路给谁走?那时还没有动物哪!
(其余三个模块也分别有具体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能力,拓展思维,在此不再解释)。
宁宁的每个质疑都会引起班里的小小波动,质疑的问题是天马行空、散而无序,甚至不着边际。但是,这个学生能够依据其他学生零星碎片的解答,整理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并给予论证。逻辑思维之清晰超出了同龄的学生。我对他给予了特别关注。对他提出的每一次质疑我都认真对待,对他的每一个答案我都争取让他整理出思路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记得在学习《海燕》的时候,宁宁同学提出了海燕、海鸥、企鹅是否可以生活在同一时空?这是文学作品,宁宁却是用理性的思维在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建立了以宁宁为组长的“问题探究小组”,让他们去讨教于生物老师、地理老师,求助于手头资料、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我也参与其中,跟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总结。经过将近两周的努力,孩子们探究出了语文以外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我也告诉了宁宁这样的道理:语文学习有语文的思维视角,且有语文的专业知识做背景;理工科的学习有理工科的视角,并有专业知识作支撑。语言类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基础。各学科的学习不是割裂开的,有一个词叫“通识”,有一种教育叫“通识教育”……经过一次次的实践质疑、质疑实践,宁宁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知道了在实践探索中学习语文知识,在理科学习中寻找语文的影子,在后来的学习中他真的成了“全才”,再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哈工大。
这个孩子的表现告诉我:教育教学需要研究学生的“思序”流程,并顺势导之。
我也随即有一比,“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入天涯”——如蒲公英。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又知道了原来“教育是寓无形于有形”的。
如果从思维角度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互动过程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学智慧和语文教学智慧的落位。综合来看宁宁的学习思维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特点:
特点一是,审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状态”。
1.教学过程是一个思维无序发散到有序归纳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块的疏导整理变得清晰明朗,且形成了语文能力。
2.动态教学过程达成螺旋式提升的过程成了最理想的“教•学”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是给学生“学习过程”搭台阶的流程,学生可以拾级而上,也可以跨级跳跃,形成深层次的语文能力,可以说这个过程体现着教师“‘教’的智慧”和“学生‘学’的机敏灵活”。
3.螺旋式提升的达成方式就是实践思维+情志诱导+教育时长+教育环境。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慢展缓舒、渐渐更新的过程,是思维渐沉渐聚、渐思渐得的过程。思维学习状态以螺旋发展形式存于学习状态中。
4.直线上升式的达成方式是在螺旋式上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必须有前三个思维做基础的情况下才能自然形成的,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的状况是“灵机一动”“出其不意”等的思考结果。
例如,以思维导图为抓手开展学习方式的流程,可以设计成“四层思维流程”,第一层是无序发散的过程,第二层是有序归纳的过程,第三层是螺旋式过程,第四层就是蓄势迸发的直线上升的态势。
第一层思维无序发散的表现之一
——试错发散:依据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方式解释教师设置的教育情境,甚至是离标准答案十万八千里,可以形容为“多只黄鹂鸣翠柳,不见白鹭上青天”。
******
第二层有序发展的表现之一
——归纳有序: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和已经具备的经验,展开相关学习活动,这个活动的进行是在理论或经验的指导下进行的。简单归纳为“已备逻辑+推演结果”。例如:加法思维——减法思维;动态思维——静态思维……等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
第三层思维螺旋式提升的表现之一
——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分析能力是需要坚实的基础能力做保障的,它是形成正确判断的充要条件,“现实与秩序规则”的冲突中能够选取恰切的逻辑思维方式、方法使得判断结果更适合情境发展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的判断结果,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提升。
第四层:直线上升的思维表现方式之一
——灵感乍现:在科学有序的思维方式作用下、在正确分析能力的保障下、在思维渐积漸累的动态化和下,呈现出的复利效应——直接达成“思维红利”——推动思维结果升级,形成更高级的思维形式。
以上学习思维的体现,就如那个“会思考的孩子”那样的学习过程。
特点二是,笃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状态”。
1.教师教的淡定。设定教的内容+形式,并不惜任何代价将设定的“内容+形式”得以作用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以检测评价的等级来界定学习能力的达成。。
2.既定的秩序、规律、框架……下的社会模型需要借助“教育”的形式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思维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教师是站在现实的视角指导学生在适应当下环境的同时还要开拓未来环境,所以,教师教的思维中就需要融入“合理想象”元素以引导学生过好未来生活。——创造并适应未来生活,
更多的教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更为具体的体现,就如那个“语文教学体系”的设定。
文至于此,教育见解于此,语文教育策略在此,形成了一点浅见如下:
语文教学智在得之——得语文教学法之真道、真法、真术;慧在舍之——舍语文教学法之虚策、虚式、虚方。语文教学大智大慧在于得“大语文”的理念,教育大智大慧在于识得现存环境的“真见解”。

相关文章

  • 一谈语文教学

    一谈语文教学——思维层次以文章《这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也是一个教学故事》为例谈语文教学思维那年,我任初一语文老师,...

  • 谈语文教学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跟大家相聚在一起,很高兴,感谢有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就简...

  • 三谈语文教学——为了不让孩子含着泪水睡觉

    三谈语文教学方法——以《为了不让孩子含着泪水睡觉》为例谈语文教学方法题目:为了不让孩子含着泪水睡觉有一句话叫作“不...

  • 23.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

    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 徐 宏 这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课内阅读和课...

  • 二谈语文教学

    二谈语文教学——教学理念的实施的操作流程将学习中“真问题”升级为“金问题”的步骤、方法、措施及效果步骤:1.将材料...

  • 也谈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尴尬,一,在于老师没有时间教研。还没弄明白怎么教课,就让你去研究如何高考,如果没有时间备课,...

  •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46——61页

    《与教育名人的一席谈》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不少。一是讲得多,读得少。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词...

  • 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

    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 这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课内阅读和课外自读文章。对此,一些教师...

  • 从课例研读中发现习作指导的奥秘

    作文教学占据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它一直是作为教学中的难点存在,更有不少老师谈作文色变。有很多时候,作为语文教师还会...

  • “中原名师工作室小语联盟第六次活动——洛阳行”学习笔记(九)

    我用部编新教材 北京特级教师 武琼 一、谈《我是什么》教学 语文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谈语文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qy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