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熊自留地
《奥本海默》:身陷风暴中心的普罗米修斯

《奥本海默》:身陷风暴中心的普罗米修斯

作者: Drosia | 来源:发表于2023-07-27 12:00 被阅读0次

    大家好,目前的暑期档果然大片云集,《芭比》,《奥本海默》等深受期待的电影都在最近上映。其中,《奥本海默》是讲述曼哈顿计划组织者奥本海默的传记电影,曼哈顿计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展并完成的,目的是避免德国首先研究出原子弹可能的后果。由于本片依旧在上映中,这一篇影评不会涉及剧透,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本片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奥本海默作为年轻学者的教学生涯,曼哈顿计划的全程以及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他本人面临的争议和他内心的担忧。为什么奥本海默会被选中成为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首先,当然是他是当时新物理学领域非常有成就的学者,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论文。他在大学里是非常受欢迎的教授,与很多同时代的科学家都是朋友,自己除了在物理学方面的热情外,在其他方面也多才多艺,读黑塞的小说,参与左翼青年集会,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对马术,社交舞等流行活动也有涉猎,这就使他符合了成为曼哈顿计划负责人的基本条件:既是了解专业的内行人,又能够得到其他同事的支持与信服。被正式任命为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后,奥本海默与军方派出的将军一起满世界游说其他科学家加入,然后一起在沙漠中建造了一个为制造原子弹而存在的小镇。

    敌人 vs 盟友?

    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极少数宣布中立的国家,参战国要么是德意日一方,要么是反法西斯联盟阵营。得知德国已经率先开始研究核武器后,美军也开始加快了研发原子弹的进程,并且把这项研究作为高度的机密事项,就连曼哈顿计划的不少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参与的是原子弹研究,只知道自己的工作与高度军事机密有关。但是,在曼哈顿计划的进行过程中,不少研究人员也受到密切监视,为了避免其中有人向苏联泄漏研究机密。虽然当时美苏是同一场战争的同盟方,但在战争后期,两国在ideology和国家利益方面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竞争,核试验成功后,奥本海默基于制衡的想法建议向苏联的核研究提供帮助,呼吁公开才能促使核安全时,他受到了不少非议,人们认为他怀疑他对自己国家的忠诚。

    原子弹为什么会被投入实际战争?

    在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德国已经正式投降,意大利与日本的军队已经逐渐式微,所以这个决策并不是二战结束的转折点,只是加速了二战结束的进程。当时的日本在亚洲战场已经陷入焦灼局面,但是依旧顽抗,坚持不向反法西斯联盟投降,如果让战争持续会继续造成人员死伤与物资消耗,而且可能让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卷土重来。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作为军事行动的顾问,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不能向京都投放,那座城市有很多文化遗产,也不能向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投放,会造成大面积死亡。也有科学家建议向无人的海上投放,只将核武器作为威慑手段,不实际运用于战争。不过,顾问的影响力有限,最终被选中的城市是广岛和长崎,因为这两座城市都有军事基地。奥本海默本人和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们知道这个结果也非常震惊,这也是后来奥本海默提出核平衡构想的原因。

    奥本海默案

    奥本海默被当局怀疑和苏联有联系,并被传唤接受听证会调查。他们的证据指出,奥本海默的兄弟,女友还有妻子早年都和左翼团体联系很深,而且奥本海默本人也承认自己对有关社会平等的学术理论感兴趣,但所有的调查结果都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他和苏联间谍有接触,政府还是撤销了他的许可权,让奥本海默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核平衡于合作的目标无法实现。由于是听证会,没有举证责任的规定,律师也无法拿到第一手资料为奥本海默辩护,最终奥本海默只能够接受这一结果。学者的联盟称这是在麦肯锡主义时代对个人的一场不公正审判。奥本海默接受了结果,减少公开演讲,回归低调的研究生活,在晚年获得平反。据自传作者的记录,奥本海默对原子弹的投放一直很自责,认为与核有关的知识本来应该运用于更有意义的领域,而不是军备竞赛。他的倡议公开和制衡也是目前核全球化合作的雏形。他在演讲中称:“每个超级大国都有毁灭对方的能力,但是会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他试图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打破核垄断局面,警醒决策者们不要走向末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本海默》:身陷风暴中心的普罗米修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vl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