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5月18日下午消息,百度宣布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7月起不再担任上述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同时,副总裁王海峰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并担任 AIG(AI技术平台体系)总负责人。

消息传出后,百度股价收盘应声大跌9.54%,市值一下子蒸发了75亿美元(约470亿人民币)。
陆奇何许人也?为什么一个内部调度的邮件引起了市场上的惊风骇浪。
陆奇在一年半前上任的时候李厂长是这么评价的:
陆奇是在全球科技界都享有盛誉的杰出管理人才,也曾是美国科技巨头中职位最高的华人高管。
“他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出色的技术洞察力和卓越的团队领导力,同时,陆奇还是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的技术权威。”
我知道的人工智能知识,不到陆奇的1/10,未来会充分放权给陆奇。
而陆奇上任后,也是频频举刀,砍向了百度的不赚钱不重要的部门。
他进入百度后确立的战略是:All-in人工智能;做Feed流的战略主航道,通过手机百度重塑移动搜索的地位并抢占内容市场;以及重视百度百科、百度地图、百度知道这类优势业务。
李厂长也在多处场合下提出:All in AI, 未来社会是AI的社会。而百度的AI也确实从宣传到技术在车内是最好的,百度无人驾驶汽车,最强大脑中的 “小度 机器人” 都在当时掀起了社会热点,我们仿佛看到了AI的未来,而百度的股份也是节节攀登,在陆奇任职期间,整个百度的市场涨了近60%。
陆奇在百度期间赢得了口碑。传说在百度内部留下了一种印象,一名普通员工想同COO陆奇交流,有时比同总监级管理者交流更容易。放在其他大公司,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百度的KPI一直很不人性化,百度的离职率在IT界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我自己身边毕业后一直留在百度的好像就一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在百度待了两三年都会离职,内部斗争太激烈,比如“派系林立”、“占山头”、“内部斗争”等。
为什么要走?
陆奇曾经说过,当工作已经做到组织不再需要自己的时候就是自己离开的时候,那现在百度显然还是需要陆奇这个角色的,那么为什么要走呢? 百度给出来的“个人和家庭的原因”显然是不成立的。
优米网创始人、CEO王利芬分析称,陆奇离任可能有三个原因:
1、战略理念不合,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就算战略理念一致,执行路径的分歧可也会造成陆奇的离职;
2、第二就是利益并没有深度绑定,至少没有像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巴巴和腾讯提供的打造团队的两大范例的一样深度可靠;
3、李彦宏老婆马东敏回到了公司,夫妻店的公司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夫妻都作为高管管理层,他作为一个外来人会有外人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独特感受。而这种感受不利于他放手去做。
想起了在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课30讲里面梁宁老师讲过的自己的一段创业故事:在2016年梁宁差一点和一个投资界的大佬做了一个母基金,折腾了一年,最后还是选择不做了。为什么呢?梁宁老师是这么分析的:
因为母基金周期较长,至少10年。我和T先生至情至性肯定谈不上,共同信仰好像也没有,剩下的就只有共同利益。
10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冲击,我们对彼此的价值和利益的认定,一定会有分歧。这就是一个极其脆弱的合作。
我知道母基金是符合点线面体的好选择,但是我对我和T先生的关系没有确定感。于是我没有办法因为一瞬间看到了一件事的好,就把自己交给这个很脆弱的关系,一起面对未来10年的不确定。
马云之前说过他的组织观:
三级组织是共同规则。一般的公司职员、学生、生产线的工人、军人、犯人都是共同规则管理。
二级组织是共同利益。平时管士兵是共同规则;打仗要攻城了,谁先进城有赏,这算一种共同利益。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共同规则;和股东之间是共同利益。
一级组织是共同信仰。共产党早期的故事,就是有信仰的组织。
顶级组织呢?是至情至性。
那陆奇呢?陆奇与李厂长之前肯定是有共同信仰的——All in AI, 但是李厂长真的会像陆奇规划的那样能把自己核心的竞价商业模式砍掉吗?不可能。
百度是靠搜索起家的,这是它的根本,任何决策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都可以砍掉,AI也是如此。
从这件事情上看,百度最终还是给不了陆奇最终的依赖,李厂长想给也给不了,而陆奇内心里面没有了“确定感”,李厂长不会依赖你,陆奇也不会依赖李厂长,那么所有的创新战略,即使你看到了也是空无而不可持续的。
陆奇是一个点,而百度的发展是一条线,点再折腾,如果线的方向不一致,那么两者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友好相处。
陆奇之殇,其实是百度之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