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记禹王亭

作者: 善下归海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3:55 被阅读148次
愚记禹王亭

我曾问过身边的朋友:你们知道咱们这儿的博物馆在哪儿吗?

他们的表情无一例外:两只眼睛直直地望着我,张着嘴愣了半天后,仍用怀疑的语气问:“博物馆?我们这儿还有博物馆?不知道。”

当我再问:你们知道禹王亭在哪儿吗?

他们这次看我的眼神就像看白痴一样:那谁不知道啊!然后能说出具体的位置和路线,就连那里的景物都能描绘的一丝不差。

就是不知道禹王亭就是我们这儿的博物馆。

01

别看我在朋友面前卖弄,其实跟他们比起来,我是最孤陋寡闻的那个。身为本地几十年的土著,只是听别人说起过禹王亭,一直没有去拜谒过。

读三毛的游记,她说每到一个地方,必是去那里的博物馆看看。因为博物馆记录和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历史人文的发展状况。猛然想到自己的家乡,是否也有博物馆。

在网上搜了一下,就看到了“禹王亭博物馆”的简介。

过了几天,就怂恿着去过一次的外甥女带我们前往。

那天去时已是傍晚,过了鬲津桥不多远,顺着外甥女的手指方向,就看到树木掩映中禹王亭那高高的飞檐亭榭。

从主干道下来,是一条柏油路,路两边种着宝塔似的松柏。树龄不大,在前面这几千年厚重的历史面前,略显瘦弱单薄。

博物馆是由一个坐北朝南的大院落组成,山门是一个牌坊式的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典雅。门上方是清朝乾隆皇帝提写的“禹王亭”手迹。门前一对石狮威严卧守,愈显得博物馆威武雄壮。

我们拾级而上,刚走入大门,一个上了年岁的工作人员从门内的值班室出来,说:“快要下班了,你们参观的话请快一点。”

我们询问了留给我们的时间,脚下不禁加快了脚步。

院子正中是条甬道,直通对面的享殿。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钟楼门开着,靠北面墙有一道窄窄的楼梯通到上面。一口大钟悬挂在正中,一对情侣正在上面撞钟。浑厚深沉的钟声据说可以传十里之遥。

钟楼对面的鼓楼大门紧锁,站在路中央可以看到上面和大钟遥遥相对的一面大鼓。鼓面丰满,可以想象的出鼓槌落在上面的“咚咚”之声。

享殿的中央塑的是大禹治水像,九鼎立于塑像周围。享殿的两边是碑廊,墙壁上是名人大家篆刻的碑文,下面陈列的是些古时和现代的农用工具。

穿过享殿,就到了禹王大殿正殿。大殿上方悬挂“神功千古”的匾额,大殿正中塑禹王神像,左右两边还塑有曾协助大禹治水的四位功臣:皋陶、伯益、后稷、启。四周围墙上是大禹治水的木刻壁画。正殿两边为东西配殿,东配殿是大禹文化研究成果展厅,西配殿陈列的则是从唐宋到明清不同时期出土的文物。

02

禹王大殿的后面,有一个门通向具丘山。时间不早,后面的门已经上锁,我们转出正门,由外甥女领着,从东面绕过去,有一条小路也能抵达具丘山。

走过百十米煤屑路,看到一架汉白玉石拱桥,凌架于一条早已干涸的小渠之上。桥的左边,是游人踏出来的一条土路。

在一排房子的后面,是满目荒凉的衰草和亭台。那排房子靠近路的窗玻璃上,还留有蒸炒烤涮的字样。从那些装修排场来看,也曾经生意兴隆。

眼前应该就是人工湖了。现在湖水干枯,湖壁塌陷,湖中的亭子也破败不堪,亭中的石桌石凳也已残缺不全。

顺着湖边的柳树直走,北面有一堵围墙。沿墙根西行,就到了具丘山。

具丘山是龙山文化古遗址,属于省重点保护文物。具丘山的来历我们都知道,是当年大禹为望水势而聚土成丘。治水成功后,人们便将此丘作为圣地保护起来,年年祭祀香火不断。

具丘山前是一片树林,山的东北侧,筑于高台之上的,是八角重檐双排柱的禹王亭。

亭上雕梁画栋,红柱高擎,几只飞鸟啁啾婉转,在亭子中飞进飞出。

高台有台阶六十四阶,是为了纪念大禹享年六十四岁。高台顶端有台阶十三阶,是纪念大禹治水十三年之意。

这让我想起游曲阜孔林时,从孔林门楼到大门距离是一里路,寓意是要以礼待人。路东树有七十三棵,路西有八十四棵,这两个数字都是圣人的坎年。

由此可见,圣地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有讲究有说道的。

暮色已浓,离开时又回头望了一眼博物馆的大门。暮色中,树木掩映下的博物馆深沉凝重,薄薄的雾气更增加了它的神秘庄重之感。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几千年的世代维护,大禹的精神,会一代代弘扬延续下去。

下面的这一段,是摘自百科里禹王亭的史记:

传当年大禹治水,疏九河,曾率众来到现禹城境内,在具氏部落筑一土丘平台察水情,定徒骇、马颊、鬲津等九河流向。后人把此土丘定名具丘山。唐天宝元年,此地设县邑,为念大禹功德,定名禹城县,沿袭至公元1993年,撤县设市,更名禹城市。
  禹城建县不久,史思明叛乱,唐大将李铣掘开黄河,以洪水挡史思明叛军,刚建不久的禹城县城被洪水冲毁。退水后,县城迁至善村建起新城。县令登西门眺望,见徒骇河西一山丘郁郁葱葱,绿树间有一草亭紫气缭绕,遂问当地老者:“此是何处?”老者遂将禹在具丘山察水疏河之事告知县令,并言道:“千多年来,当地百姓为感大禹治水为民造福之德,几经向具丘填土,栽树种草,并在丘上扎草亭,供奉禹王灵位,祈禹王护佑一方百姓平安。”县令又问:“具丘离县城多远?”老者答曰:“离城十里。”县令将具丘所在村庄,定名十里望。是日,县令召县内豪绅三老,商在城西门内建禹王庙,同时在具丘山上建禹迹亭,让世人永记大禹功德。百姓闻讯,奔走相告,富者自愿捐粮捐款,贫者自愿出工建庙修亭。当年即成。禹迹亭内供禹王神像,设香案。县令亲率官员与万民众携香纸供品,到具丘山禹迹亭祭祀禹王。后各朝历任县令都在春节和重阳节两次亲赴禹迹亭拜祭。
  自唐至元,曾因战乱灾荒,禹迹亭几经被毁重建。明天启四年,十里望乡绅吴以逵、吴以暹倡乡民在禹迹亭旧址建禹王阁,此比原禹迹亭有所扩大。康熙五十年,广东人曾九皋任禹城县令,施改有方,逢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民安居乐业。曾九皋称此为禹王护佑之功,募捐重建禹迹亭,更名禹王亭。交置祭田四十亩,招僧人数名入住。亭建成,刻碑以记,曾县令亲撰碑文,书“神功千古”匾额。后曾离任,百姓感其在禹业绩,遂捐资制“功德碑”立于禹王亭内。
  雍正二年,禹王亭又一次扩建重修,更加宏伟壮观。从具丘山东侧沿阶而上,坐西面东二层楼阁,即禹王亭:灰墙,绿顶琉璃瓦,飞椽出厦,红木梁柱,顶部雕有飞禽走兽。亭内全部木质雕梁画柱。正中供禹王金身塑像,高1.89米,两侧塑有金童玉女。亭两侧建有东西配殿。
  道光七年二月,民族英雄林则徐北上,曾在禹王亭逗留一夜,并将观感记入《丁玄日记》。
  明清时期,禹王亭香火大盛,前来拜祭禹王者络绎不绝。不少骚人墨客来此朝拜观光留下不少诗词墨宝,有的被刻碑留存,有的载入县志。清末及民国初期,禹王亭香火尚盛,春秋两季在此举办祭禹庙会。民国时,亦曾整修。
  日寇侵华,禹王亭东西配殿被炸毁,禹王亭前厦遭炸拆除,从此逐渐荒凉。
  解放后,禹王亭经简单修补,当做学校。后学校迁出,打井运动时又被拆去不少砖瓦。1966年,“文革”初,被当做“四旧”彻底拆除,仅存杂草丛生、荒凉具丘。1977年2月,禹王亭遗址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于具丘山下,由文化、公安部门和十里望回族乡政府成立“禹王亭遗址”保护小组,具丘得以保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禹城经济繁荣,社会事业发展进步,禹王大殿和禹王亭于1997年建成,现禹王亭博物馆建有禹王殿正厅,进厅是“禹王亭题记”碑和为建禹王亭捐资的“功德碑”,左右两侧是“大禹世纪钟”钟楼和鼓楼,再往里走中间是享殿,享殿内塑禹治水像和九鼎模型,享殿两边建有碑廊,安放着遗存和当代名士颂大禹功德的碑刻。穿过享殿,是禹王大殿正殿,大殿上方悬挂着曾九皋县令亲书的“神功千古”匾额,门两边是取自大禹陵清乾隆皇帝撰写的楹联。进大殿,正中塑禹王神像,左右两边还塑有曾协助大禹治水的四位功臣:皋陶、伯益、后稷、启。因围墙上配以有关大禹治水的木刻壁画。正殿两边为东西配殿,分别辟为“禹城出土文物展室和禹城回顾展室”。出后门,便是山东省重点保护龙山文化古遗址——具丘山,具丘山上新建六楞形禹王亭。具丘山后右侧,是打于唐代的神井。禹王亭博物馆园区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此乃大禹文化之圣地。

相关文章

  • 愚记禹王亭

    我曾问过身边的朋友:你们知道咱们这儿的博物馆在哪儿吗? 他们的表情无一例外:两只眼睛直直地望着我,张着嘴愣了半天后...

  • 「玉与禹遇」      一篇基情四射的同音古文,奏问你服不服

    玉与禹遇于峪,渔。 遇雨。 浴于隅。 玉语:娱? 禹语:愚!予誉? 玉驭禹于榆。 臾,玉谀禹,予余鱼。 玉愉禹郁。...

  • 同音字古文

    玉与禹遇于峪,渔。 遇雨。 浴于隅。 玉语:娱? 禹语:愚!予誉? 玉驭禹于榆。 臾,玉谀禹,予余鱼。 玉愉禹郁。...

  • 我在,你在不在?

    【记岳王亭】 闲时,去看看那蓝天,那白云,云还在空里飘动着呢。 岳王亭位于岳麓山脚下,也在文院...

  • 禹王

    那是一个讨厌的雨夜,那个人就像天神一样从天而降,夺走了我手中的玩物。 湿暗的,不到十平米的监狱,里面锁着一个...

  • 古代文学

    四大南戏 金钗记 拜月亭 劉狗记 刘志远白兔记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王实埔的西厢记 关汉卿的拜月亭 白埔的墙头马上 ...

  • 拜月亭记

    拜月亭记 《拜月亭记》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主要内容是: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战事逼近中都,朝廷南迁,王尚书出使在...

  • 七绝丨游禹王亭怀古

    忍由洪水泛中华?三过门前未入家。 疏浚九河归大海,禹王功迹世堪夸。

  • 《沧浪亭记》,让我知道古时还有一个吴越国,庵里也能住和尚。

    1.一篇写吴越国历史的亭记。 古人喜写亭记,单宋朝欧阳修就写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岘山亭记》。亭为死物,...

  • 贺圣朝•禹王庙

    贺圣朝•禹王庙 苇青鹭白秋湖岸,过匆匆云雁。湖前王庙二分闲,送晚舟帆远。 天来洪水,源源不断,堵还漫其堰。可怜愚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愚记禹王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gi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