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吾读《陈寅恪与柳如是》

吾读《陈寅恪与柳如是》

作者: 此去经年之十维时间壶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02:20 被阅读0次

《陈寅恪与柳如是》,乃现代士大夫之奇书也。

彼托之于七幕话剧之体例,呈无限幽隐之深意。以人鬼对话,时空穿插,造迷离深远之幻境。叙事有古今,书写有跳荡,于连绵繁复解构中,成此奇文异书。忽焉陈情,忽焉论议;忽焉正襟说法,忽焉俏皮讽喻;忽焉作虚构之戏剧,忽焉作还原之实录;忽焉胪陈材料如兰克,忽焉考证史实如乾嘉。或文学,或艺术,或江湖,或学术。综其要义,乃说明如下之观念:夫明末清初,一钜劫奇变也;陈寅恪痛惜之,所以痛惜之符号,柳如是也。清末民初,又一钜劫奇变也;陈寅恪痛惜之,所以痛惜之符号,王国维也。以逻辑演绎,大清颠覆大明,陈寅恪痛惜之;民国复颠覆大清,陈寅恪复痛惜之。河东君不忘故国旧都,心怀楚三户之志而不果;观堂先生义无再辱,蹈昆明湖而生殉,陈寅恪皆极哀而深惜之。盖寅恪公一心所系者,为中华本位文化。中华本位文化,所重非在于王朝更迭,有其大义存焉。柳如是固为居今日历事变之奇女子,然先生考其本末,非仅所谓为女性作传也;亦非纯呈其黍离之悲。先生苦心孤诣十载,作《柳如是别传》,为静安先生作巨文长词,实欲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考吾国之诸阶层流品,寅恪公所欲表彰者,士大夫足以当之。然昔日士大夫已矣,今日士大夫何在?此必河东君、观堂先生、寅恪公彼时所思者也,亦必为《陈寅恪与柳如是》作者痛惜之原委。故徐迅作此书,与三百年前抑或百年前之先人是同悲同心也矣!

于是,而今吾辈后人读此书,需怀有对中国数千载历史深厚之温情,对传统文化要义莫大之敬意,方能悟得其妙处所在。此书,构架宏大幽深,蕴历史数百年之跌宕起伏,穿时空数万丈之无限结构,将古今中外之数百文化名人,揪聚至方寸舞台之幕,上演了一出悲悼传统文化之大戏。作者功底匪浅,字字含典故,处处有轶事。对晚明、民初乃至现代哲学科学之奇闻趣事信手拈来。或深沉悲悼,或俏皮讽喻,或正义指陈,或深怀痛缅。总之,一读此书,叹处处含情,字字含泪,不胜悲矣!二读此书,亦叹寅恪公之博大胸襟与多舛命运。是以,或曰他年,将欲涉猎陈寅恪公之《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等著作,亦曾记得寅恪公之遗训:凡欲付印吾之著作者,必以繁体竖排为例,否则宁可埋入地下。盖此乃寅恪公对于所毕生衷爱之传统文化之最后坚持罢。

吾读《陈寅恪与柳如是》

相关文章

  • 吾读《陈寅恪与柳如是》

    《陈寅恪与柳如是》,乃现代士大夫之奇书也。 彼托之于七幕话剧之体例,呈无限幽隐之深意。以人鬼对话,时空穿插,造迷离...

  • 尽意--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二

    先生笺程嘉燧《縆云诗》第七首,诗如录: 夜半空阶细雨声,晓寒池面绿萍生。 悠悠春思长如梦,耿耿闲愁欲到明。 ...

  • 回答--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一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笺程嘉燧《朝云诗》八首,程诗第五首如录: 城晚舟回一水香,被花恼徹只癫狂。 兰膏初上修眉...

  • 陈寅恪写作《柳如是别传》的意图

    今突然有兴致读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读其序则有此笔记: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陈氏估计悔其留在大陆,但他故土难离...

  • 文化自信与文化包容 ——读《陈寅恪与柳如是》后的几点思考

    近来,笔者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徐迅先生的著作《陈寅恪与柳如是》,笔者对于这部作品是相当喜爱的,也觉得徐迅先生用话剧剧本...

  • 我到虞山追柳花

    读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一直想去常熟虞山牧斋故里走走,在尚湖滨的拂水山庄寻找钱柳的足迹,来一次隔世的相会。然...

  • 私读记:陈寅恪为什么盛赞柳如是?

    王国维为何颐和园自沉,与陈寅恪何以会写《柳如是别传》,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史学界两大谜团。 中国学者在这两件事情...

  • 东风无处不花开,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

    原创:潘顾亭林 微信公众号:胡侃文字 全文差不多6400字,阅读可能需要20分钟,正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前提:...

  • 2020-09-16

    总有一天要把《汪曾祺全集》《老头儿汪曾祺》买了,放在家里。 还有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也很感兴趣。

  • 啃不动的书

    大约半年前,一朋友给我寄来好多书,其中有陈寅恪先生的一套《柳如是别转》。 当时我随手翻翻这套书,觉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读《陈寅恪与柳如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g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