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依然有不少人不识东西南北,甚至左右不分,感知能力很差,自己没有方向感,到哪都容易迷路。此类人,上学的时候也大都逻辑推理、空间构想能力较差。
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让孩子早早的处在一个学习的状态中。在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里,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给予他们潜移默化的锻炼培养。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能靠自己的意识感知多和少的概念。你把同样的物品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让孩子挑选,他能选出哪一部分多。由此可见,孩子的空间概念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不断的深化,可以形成永久的记忆。
有些人,长大后没有方向感,也恰恰证明纵然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同样需要后天的练习。
平时生活中,我们和和孩子的交流,可以尽可能多的使用一些方位词汇。如大小、左右、上下、前后、正反此类词。等孩子再大一些,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可以增加一些诸如东西南北的方位词来进行说教引导。
举个例子来说,等孩子七八个月大,能自己坐立或者爬行移动自由支配手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他身边放上不同大小不同方位的玩具。然后配合语言告诉他,把那个大的玩具拿起来,把后面那个玩具拿起来,把左边那个玩具拿起来等等。
当然,孩子太小,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方位的概念,需要我们配合手势来引导,给孩子提供方位说明。我们再给孩子说话的同时,要伸出自己的手,把目标玩具所在位置指给孩子看。如此反复,时间久了,当你再次让孩子拿给你东西的时候,他自己也能很快的判断出准确位置。
有一点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谨记。刚开始的时候每一次和孩子说话,尽可能少的使用不同方位词,最好是一个一个的来,等孩子长大一些,慢慢的再增加复杂程度。比如说,你不能给一个十个月的孩子说:“宝贝,把你左边那个大点的红色三角形玩具拿给妈妈。”
这样给孩子说,他必然是满头雾水。就算他不会讲话,也终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你这一句话里,弯弯绕的东西太多了,你看孩子首先要判断出左右,然后判断出大小,还有判断出颜色,最后再决定形状。这么多的信息涵盖在一句话里,别说判断了,记住这些信息都难。
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件急不来的事儿。我们要学会分解任务,把你想表达的信息,尽可能的分解成简单的任务。分解成那种直接可以做出是与否结果的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实实在在的落实下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需要我们稍微的用心去留意一下,长久下去,就能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这句话也不仅仅是句空话说说而已。付诸行动,然后静待花开。
无戒90天训练营,第3期,第10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