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很聪明,做事一是一,二是二,从来不跟别人含糊,在亲戚和邻里中留下了不错的口碑。
父亲也有个出了名的暴脾气,一旦爆发,不可收拾。在我小时候觉得父亲很严肃,对我管的特别严,只要做错了事,免不了挨上一顿打。有时候,我知道自己错了,就悄悄地藏到奶奶的屋里,拿奶奶来当保护伞。尽管如此,父亲脾气上来了,也六亲不认,硬是把我从奶奶的屋里拉出来教训一顿。
从小时候起,我就特别怕父亲,甚至心里老有一种挨打的阴影。很少主动跟父亲说话,大多时候似乎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感觉。从来没有像书本里所描写的慈祥父亲。一度我都开始怀疑,天底下到底有没有父爱?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也从来不敢和父亲开口要钱,一般都是先把情况向母亲交代了,再由母亲转告父亲。不过,在我的眼里,父亲在家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也盼望着长大以后像父亲那样说一不二。
随着渐渐地长大,我到离家几十公里的乡镇中学读初中,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只好选择寄宿。尽管我对父亲一万个不喜欢,但到了上学的那天,是他赶着马车,拉上行李,把我送到了学校。
对于完全陌生的环境,我都辨不清东南西北。父亲先把马车停靠在校园的一个拐角处,马拴在附近的一个铁栏杆上,然后领着我向一排洁白的房子走去。在一个挂着总务室牌子的房间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队,父亲和我也跟着人群向前挪动。
大约半小时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报名窗口。屋子里摆着一张三抽桌,一个脸色发红,眼睛有些浮肿的中年人坐在桌子后,有气无力地问到,叫啥名字?哪个班的?父亲赶紧拿出被揉的皱皱巴巴的录取通知书,递到中年人的眼前。紧接着又听到,住宿费,书本费,学杂费等等,一共11块整,最好拿零钱来。
那时,我心里一阵紧张,不知道父亲还有没有11块钱。看着父亲粗糙的手上衣伸进领口,好像在摸索什么,估计是为了安全,特意将钱装在内衣的口袋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卷用毛线绑住的纸币,慢慢地解开毛线,一张一张地数了起来,等数够了上交的11块钱,父亲的手里只剩下几张毛票。
办完了报名手续,父亲领着我去找宿舍,一刻不停地为我安顿行李,看着他汗流浃背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父亲真好,远不是以前我认为的那种古板、严厉。
父亲帮我办理好所有的入学手续,安顿好宿舍后,他连一口水都没有喝上,就赶着马车回家了。当父亲离开我的那一时刻,离别的伤心袭上心头,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孤独和伤感,眼泪如滂沱大雨般留下,似乎要洗清以前我对父亲所有的偏见和误解。
父亲是一生读不完的书。也许他的严厉是我孩提时的惆怅和烦恼,但那却是表达爱的另一种方式。在他的心里,永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跳出农门,出人头地,不再像他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