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之一篇聊到的是,明确自己在此时此地阅读的目的。那么,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目的之后,又要如何检验自己阅读的成效,以及对是否达到目的做出评估呢?
请默念下面这句话三遍----输出是检验输入的唯一标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神兔有个朋友有天强烈安利我去读《罗生门》,他说,“真的特别好看特别有味儿,你一定要去看看”
“好啊”,我顺口问,“这本书写的什么主题啊?”
朋友回答:“这个...就是芥川龙之介写的一些小短篇嘛。”
“那这些短篇的亮点是?”
他沉默着几秒钟低下头,打开手机上的豆瓣放在我面前,“喏,就这个,你看看书籍简介和下面人的评价就知道了。”
当一个人接受到信息,如何去判断这些信息带给他的影响,或者说他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接收程度,去看这个人是否能够有重点的复述/解释这一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考量。
当你看完一本《这个知识点超纲了》或《谣言粉碎机》此类的读物,除过知道这本书的主题是“打破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谣言”之外,你是否能想起来三个以上的话题,并且用较为系统的理论去阐述证明?
当你看完了很多专业的金融领域巨著,你是否可以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且将相关的理论关联起来?
当你看完一本小说,除过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你是否能讲出作者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主线和人物矛盾的交锋点?
当你刷完了一天简书知乎果壳煎蛋,除过点了N个赞之外,你是否可以清楚的复述出某几篇文章的观点,笑点和一些关键的实验方法?
在下文中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图中,当信息的输入是以输出为目的时,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就会更加深入,对接收到的信息会进行一系列的思考辩证的流程,最终将这些信息内化为己有,然后通过语言或者行动完成输出。
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培养有意识的输出,可以让阅读事半功倍。从简单的,跟朋友一起聊天或参加一些读书会,练习复述作者的观点/主要论据/故事情节,到稍微复杂一点的思维导图。甚至可以经过筛选与整合之后将接受到的信息写出来,都不失为提高输出意识及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虑输出时的基本因素可以参考新闻写作的5W1H:
“对于所有的阅读内容都要这样做吗?那大脑岂不是会很累?”之前有小伙伴这样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划分阅读的常见类型来从大体上判断出“需要加工的信息”和“不需要加工的信息”。
在第一步分类中,信息的本身可以被分为事实类和观点类。
“美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位总统被刺杀”显然属于事实,而“这些总统被刺杀的历史背景”则属于观点。更简单来讲,可以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轻易找到无需论证的答案的,都可以被划分为事实类的信息,人脑的记忆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计算机芯片相比,摄入事实类的信息只是为了“知道”,而进一步的“了解”,则需要靠观点类的信息来完成。
所以事实类的信息是不需要,也不应该消耗我们太多精力的,分配在这两类信息的时间精力可以遵循20/80原则来划分。
第二步分类中,我们把“观点类”信息分为“完整信息”和“碎片信息”。
一本专题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书,和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为什么别人鼓掌的时候自己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鼓掌”的答案,显然前者属于完整信息而后者属于碎片。请注意,由于所有领域的知识体系都是交叉型而不是直线型,所以这里的完整和碎片的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完整。
对人脑而言,接受碎片性的信息要比接受完整的信息要容易且轻松的多,但是对信息的加工而言,碎片化的信息显然要耗费我们更多的认知能力。当你试图画出一份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思维导图时,直接通过一本完整的书去构建轮廓要比通过不同的问题来推导要省时省力的多。由此可以得出的一个有效又有趣的阅读方法是: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扩宽自己的认知领域,提升输入的宽度。通过完整的信息来加深自己对某一领域的认知,拓宽输入的深度。
很多人一提起心理学艰涩无聊的大部头就会望而生畏,反而是去看一些心理学和鸡汤的合体的碎片文章更容易培养起对这一领域的兴趣。
第三步分类中,则是对观点类信息的类别进行简要划分,如下图。
阅读的分类休闲娱乐类可以被当作是阅读的起点,一本狗血的穿越小说也好,一本幼稚的热血漫画也罢,它本身很难构建出任何的意义也并不需要进行加工。
它最大的意义是,一步步培养你对阅读的兴趣,当你选择打开一款阅读软件而不是游戏,当你选择看完一本小说而不是无聊的一遍遍刷朋友圈,这就是阅读的胜利。
专业学习类想必每个人都不陌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到工作之后为了应付各类资格考试的各类教辅。这一类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最强,但是对构建整个的知识体系帮助并不会太大。
史哲常识类是提升阅读质量的第一道门槛。我在很早的时候曾经被推荐刀尔登的著作,可是因为自身知识和常识的局限,当时看来可谓是云里雾里,等到后来恶补完了二十四史重新去读,才意识到一些之前完全没办法理解的一些观念和笑点,从而理解作者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解读。
无常识不深度,只有先对史哲常识类的文章书籍有了广泛的涉猎,打好阅读的基础,迈入下一个阶段才会比较轻松,它是阅读体系化的第一步。
思想逻辑类则可以代表阅读的最高水平,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毫无辩证的一味接受传统的思想典籍,接受老子庄子孔子墨子,接受柏拉图尼采苏格拉底黑格尔。
对于任何一个类型的书籍,任何一位作者的著作,都要持有怀疑之心。在你判断并且试图证明这些思想对错与否以及有用程度的时候,这些逻辑有无疏漏有无偏颇的时候,它就已经潜移默化的提高了你的思想高度,让你从一个轻量级的拳击选手与世界冠军站到了同一赛台。
明天的内容将会介绍“如何挑选自己应该读的书”和“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祝小伙伴们阅读愉快,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