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想六则

作者: 王安迪 | 来源:发表于2016-02-24 17:28 被阅读134次

    每年都要反省读书的事情,说起这件事情来,总是惭愧不已。年初定的读书目标,眼看就要搁浅了,于是硬着头皮,另做一番思考,也或许,读书未必一定要完成某某目标,达成某某成就,成长的过程中,读书的心境在变,只要思考的习惯还在,读书的意义就不会丢失。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有趣有用有所思,大概才是主要阅读目标。最近几个月,渐渐对读书有一些新的想法,试着将所思所悟列举出来,偏颇之处,望各位朋友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赐教。

    一,需慢读书,须多思考。

    想要读得慢,其实极其不易,想要接受慢读书,也往往得废一番周折。大多数时候,读书会有潜意识作怪,让人不由得加速,对普通阅读者而言,读的太快,肯定避免不了会走马观花,若读书不求甚解,就好比老陕吃一碗面,不愿细细品尝,总是容易越吃越快,吃完之后立马抹嘴,虽然当时很爽,但是对肠胃无益,甚至可能会变成负担。

    读书太快的主要顾虑是,读书效果会大打折扣,通常会没有时间去思考,容易丢失平常心,读完之后又比较容易产生怀疑,对书的评价和判断,也一定难免有偏颇,所以说,如果读书的过程没有伴随思考,总是急于读完,那还不如去睡场大觉来的痛快。

    二,避免一味追求阅读速度和阅读量。

    很长一段时间,都深陷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陷阱之中,总觉得应该再快点,再多看点,好像阅读量上不去就永远没法抬头做人。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让人变得浮躁,让大多数人失去读书应有的趣味。

    阅读速度如果是一种技能,也不该是一种值得过分炫耀的技能,十年如一日,长期训练之后,快速阅读也会成为自然而然的能力,但绝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有这样的功夫。阅读量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如果缺失思考,缺乏践行,阅读量也只是胖子身上的肥肉,也不中看,更不中用,只会徒增负担与烦恼。

    三,读书不唯分享或者交流为目的。

    如果世间注定有一些事情需要独自完成,那读书便是其中之一,读书需要耐得寂寞,甘愿孤单前行,读书时候的孤单,其实是假孤单,寂寞也仅仅是表面现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书中天时地利人和万物生长,书中英雄贤达天下纷争,只要你的脑容量够大,心中舞台够大,书中一切便是永不落幕的绝世盛宴。

    关于读书的交流和分享都没错,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只是不能以之为目的,读书目的倘若是为了这个,真是相当虚伪和浅薄了。

    四,不畏艰难,坚持再坚持。

    有时候,一本好书可能读起来有些晦涩,甚至有些难懂,更多时候兴许只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去读一本「巨著」,强行攻坚,结局往往也是半途而废,永无终结之日。

    我们大致会有这样的经验,桌面的几本大部头,每每翻开,基本就会觉得难以继续,内心总是多少有点畏惧,畏惧它的厚,畏惧它的复杂,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大概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所能想到的,就是咬牙坚持,倘若真的读不下去,也不要硬撑,如果没有乐趣,干脆先不要读了,收藏起来,以备后日兴致到位时候再做阅读。

    五,营造仪式感。轻松而专心的读书,不制造负担。

    恰当的仪式感对于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读书的时候,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甚至地点,选择类似的场景或者氛围,也可同时听歌或者饮茶,总之,营造一种氛围,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读书是一件「成全美的事情」,以至于以后,每当想要开始读书的时候,只要切换场景,融入氛围,便可快速开启阅读模式。

    有一阵子,读书读得不快乐,总想着快速抓住书中的精华,总是希望一劳永逸式的记住点什么有用的东西,那是一种特殊的「功利心」,干扰读书的惬意,违背读书的初衷。功利心其实也是一种心理负担,有这种负担之后,就很难再体会到身心轻盈的感觉。

    六,不贪多,不中途停止,多重读。

    并行所读的书以两本为宜,不超过三本,每次打开一本书,必须坚持读完,这是规则的底线。有规则的时候,也往往是有效率和效果的时候,读书自然也不例外。另外就是重读,或者读三遍四遍。但凡一本书被你强烈赞扬,那这必是一本需要你重读的书,如果觉得一本书让你体会到人世间某种深情,那这必是一本需要你重读多遍的书。若未曾体会重读的乐趣,则真的不懂读书的深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杂想六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uu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