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又请来大咖了”。
这是我在郭老师朋友圈的留言。其实关于请当今语文界的大咖级人物来培训班讲课对于天水师院作教师培训的郭治锋老师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可能用词不恰,但事情就是这么个样子)的。这次这位罗晓晖老师我也是“晓得的”,前段日子他的关于“语文课的没用论”也曾引起过我的共鸣的,也正是通过郭老师这座“桥梁”,算是实现我跟罗老师的“云上对话”,也正因为这样的“感同身受”,对于罗老师有了更深的关注。我们的语文课之所以“无用”,是因为大多数课堂只停留在了“读明白课文内容”和“写会生字词”上,而忽视了“语言”的学习,更没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发现不同内容、相近内容的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没有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体的语言表现形式的个性特点,大多数课堂只是在“泛泛地教课文”。罗老师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就是要教学生理解各类文本。教学生读懂各类文本,是阅读教学最朴素的目标。但遗憾的是,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普遍欠缺。
罗晓晖老师在四川语文界是一面旗帜;在全国语文界,他创立的一套文本解读理论,影响很大,圈粉无数,我也在“微信读书”里读了他的《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听说在一些高校,他的著作被列为中文系师范生的必读书目。
罗老师的公众号叫“语文渡”,诗意中透着些许禅意,尤其那个封面照片里他盘膝而坐、手拈花朵、面露微笑的模样,叫我顿生膜拜之情。而在日常生活里的罗老师留着一头长发、戴着黑边眼镜,文艺范儿十足。于是我在郭老师的朋友圈里补了这样一句话------
“罗老师的发型很有特点,足见他的睿智”。
郭:“岂止是以貌取人,还以发取人”。
我:“或许是光头的偏执”。
很快便有了郭老师的回复----“作文题:从吴继昌的光头和罗晓晖的长发说开去”————这篇文章该作!
有人说,相貌是灵魂的镜子。容貌可以反映我们的内心,相由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之所以光头也是情非得已,跟很多现代人一样,长久的掉发是我的苦恼。未到而立之年就开始掉头发,至于今日这副德行,也是没有办法。但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刮光”的勇气,我之所以称之为“勇气”者,是因为我也曾有过犹豫和纠结。但最终帮我迈出这一步的是王小波,我也想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敢于无视对生活的设置,更不能成为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不过真正拿光头示人,也的确是需要一股勇气的”,郭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真的是这样,尤其是像我等为人师表者,是不是带了个不好的“头”。好在这是一个宽容的时代,再说这世界不是也需要一些特立独行的人吗?
只是我深深地知道我只是个比起别人显得有点“特别”的人,算不上特立独行。我想罗老师也不会追求“特立独行”,我们既不需要在社会的评价体系中苦苦挣扎,也不需要用普通人的价值标尺衡量自己,更不会是为了博出位的标新立异。
与我之光头是自己有点任性的“泼皮大胆”不同,罗老师的长发披肩则跟他的睿智和知性相关,也更能见出他的真性情。他曾说过,“我为人孤僻,多不圆通,故于世务,多所碰壁。少有交往,故多自在,每一开口,便自说自话,不顾权威是何意见,不管他人作何感想。”
罗老师把“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引为“表哥”,恐怕就是喜欢东坡居士身上的那股子随遇而安的豁达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通透。
当今年语文界还有“光头”的何捷老师,他也是个特别的人,自称“语文老顽童”。他也当代小学语文界最有影响力的名师之一,他的观点鲜明、语文犀利。当然还有一位特别之人,他仙风道骨,恰似世外高人;学养深厚,正是一代名师,他就是新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新教育实验副理事长,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干国祥。于我而言,他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