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姐妹群里发了一个躺在地上四仰八叉的人的表情包,再配上一句“差不多是一个废人了”来表达此刻我的心情。
从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到现在我的霉运一直“阴魂不散”直到现在:亏钱近两万、兼职不仅没赚钱还白白浪费了二十来天、脚受伤在家休养了半年、脚快好了遇上老妈高血糖住院……
这中间还发生了很多算不上大事但是很让人心烦的事情,此刻在医院刷着手机,书本在包包里,但没有拿出来的欲望,而书评截止日期是这个月的18号,我才读了前言。
写书评是我在2020给自己定的KPI,完成得还算满意,所以2021年要继续。
为了刺激自己的写作积极性,我加入了【徒步写作】小组成了点评组长,负责记录组员的点评积分。
组长把这个为期一个月的写作小组分为三个内容:更文、点评、朗读。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记录,到了月底会总结积分并给予奖励。
每天看着小伙伴们非常积极地更文、点评,还有朗读,心里默默为他们点赞。但我真的有点提不起劲来,要不是因为自己是点评组长,我连点开小伙伴们的文章点评的欲望都没有。(参加写作小组是我妈住院前一两天)
至于更文,也就随便写了两篇,着实没啥内容——但又觉得有写比没写强。
而朗读更是一点动力都没有,这三个内容里朗读小组是最踊跃的——作为在一开始扬言要挑战朗读的我却到现在都没有发过一次朗读作品,当时还差点报名喜马拉雅的播音培训课,也因为老妈的事情搁置了。
坚持写作,除了喜欢之外,其实也因为自己想通过写作恰饭。还有原本打算报喜马拉雅播音培训也是希望有一天能通过接单赚外快,毕竟想要“远方”必须顾好“眼前的苟且”。
写到这里好像跑题了——差不多是一个废人了。
“差不多是一个废人了”表达的是我内心深深的无奈感,我希望通过网络有朝一日能够获得经济收入。
甚至能够有底气辞职!
可现实是到目前为止我没能做出什么成绩,都是小打小闹——目标感也不够迫切。一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容易泄气,比如这次,心里面借口这个原因没有好好阅读输出笔记和书评,总是找借口说“等老妈出院了再好好读书写字”。
写到这里其实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思想误区——等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干!
等老妈出院了,再继续我的阅读计划;
等减肥成功了,再买那套特别喜欢的小码服装;
等买了自己的房,再好好生活、学习、工作;
等有意义的事情发生了,才能写,写出来的东西才有意义;
等报名了播音培训后,才有资格当播音主持;
等书评写得足够好的时候,才有资格写影评;
……
这种一直等待时机的心里,其实就是一种“完美主义心理”。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等你完全准备好了再开始的事情吗?答案是有,但极其极其极其极其地少。
绝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实践去不断修正和发现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然后不断地调整策略,直到达到彼岸,实现梦想。
就算我明白这个道理,但我还是会经常忘记;忘记开始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忘记“一个行动胜过一百个想法”的道理。
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实现理想的脚步呢?
是恐惧,是我恐惧一旦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时候——还是一事无成。
这该多令人无法接受,多让人感到羞愧啊,真的是“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呀。
就好像读书的时候,老师爱对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的孩子说:“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多用点心学习一定会不错的”,可如果这个孩子真的开始用功学习了,他就真的可以取得好成绩吗?未必。
而人脑惯于惰性,不愿意多花点脑力,怎么舒服怎么来——末了,还安慰自己“不是我不行,是因为我没有努力。我要是肯努力,肯定能出成绩!”
所以,其实我们的任何一个“前进”的念头,任何一点点行动,都是在对抗人性的懒惰。
成功的人,能够取得成绩的人,都是时刻和自己的惰性对抗的人。
如果你觉得痛苦,说明你在进步。
因此,我写下了这篇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