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议程,都是等待被揭示的一种隐喻。
文字的思维
- 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于我们不接受这个世界表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
要想理解,先要否定;正是苏格拉底认为他一无所知的好处
-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时刻跳出自己的格局,拥有判断能力是最重要的
- 读者必须和文字保持一定距离,这是由文本自身不受情感影响的特征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读者不会因为发现了什么警句妙语而欣喜若狂或情不自禁地鼓掌——一个忙于分析的读者恐怕无暇顾及这些。
读书向来是整体性的,而不是通过碎片化的警句妙语。读书的过程应该是分析的过程
- 如果要传达意义,内容自然就要严肃。
不过这句话我们能够反观我们应该读严肃的书,因为他们才有意义
传播媒介的批判
音频的线性思维
- 这正是电报的传统: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
电报,录音提供的信息是线性的。因此,其中产生了大量的无关信息;而我们要想获得有用的信息,必须要通过挑选。文字在这一点拥有很大的优势
- 电报对公众话语的贡献就是使它变得无聊而且无能。还不止这些,电报还使公众话语变得散乱无序。用路易斯·芒福德的话来说就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
它剥夺了我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视频图像的伪语境
- 摄影是一种只描述特例的语言,在摄影中,构成图像的语言是具体的。与字词和句子不同的是,摄影无法提供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概念,除非我们自己用语言把图像转换成观点。摄影本身无法再现无形的、遥远的、内在的和抽象的一切。
抽象思维离不开文字;感性思维离不开摄影
- 照片为你听到的一句话提供了语境,而这句话又为照片提供了某种语境,然后你甚至会相信你确实学到了什么东西。但如果这件事是完全独立的,和你过去的知识或未来的打算都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和那个陌生人的相遇开始于此,也结束于此,那么这个由句子和图片共同创造的语境就没有任何意义。
图片和文字的连接会让你觉得你已经理解了文字,和语境的内容
- 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但伪语境所能提供的不是行动,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变化。这种信息剩下的唯一用处和我们的生活也没有真正的联系。当然,这种唯一的用处就是它的娱乐功能。伪语境是丧失活力之后的文化的最后的避难所。
电子图像的影响
-
躲躲猫的世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躲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
-
电子和图像革命所产生的最令人不安的后果:电视呈现出来的世界在我们眼里已经不再是奇怪的,而是自然的。这种陌生感的丧失是我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标志,而且我们的适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变化程度。电视中表现的世界便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
警惕习惯的力量
-
电视对话会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严肃的电视”这种表达方式是自相矛盾的;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
-
电视非文字的延续——认为一种新媒介只是旧媒介的延伸和扩展。然而,这样完全误解了电视如何重新定义公众话语的意义。电视无法延伸或扩展文字文化,相反,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
-
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
电视节目的常态是没有逻辑
电视与真实性
- 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这里的“可信度”指的并不是讲述者曾经发表过的言论是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它只是指演员/报道者表现出来的真诚、真实或吸引力。
人们会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而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
- 假信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亦真亦假的信息,比错误的信息对人更有害.
电视与教育
-
电视对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它提出了教学和娱乐不可分的理念。(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
-
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认知升级,才是真正重要的根本的东西。
- 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断,不具备推论性,而从阅读中获得的意义往往和我们原来储存的知识相关,所以具有较强的推论性。
电视摒弃了联想,片段化的方式不能够和我们之前的知识相联系。
-
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作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
柏拉图和杜威理性只有在情感的肥沃土壤里才能得到最好的培养;
-
电视通过摒弃教育中的顺序和连贯性而彻底否定了它们和思想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
对于电视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因此,大众教育,避免走向庸俗化。而学生最终,能够得到的东西也有限。
电视与宗教
-
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
那些如今已经习惯于用图画、雕塑或其他具体形象表达思想的人,会发现他们无法像原来一样去膜拜一个抽象的神。犹太人的上帝存在于文字中,或者通过文字而存在,这需要人们进行最精妙的抽象思考。运用图像是亵渎神祇的表现,这样就防止了新的上帝进入某种文化。
-
书面文字远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重新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的想像,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
警惕大众文化
-
它的倡导者是那些试图用曾经是文化中真实可信的东西来娱乐大众的人,或是那些试图证明《哈姆雷特》和《窈窕淑女》一样有趣、一样具有教育意义的人。
-
大众教育的危险在于它可能真的变成一种娱乐。有很多过去的伟大作家经过了几个世纪的销声匿迹,如今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但我们不知道,他们作品的娱乐版还能否留在人们心里。
-
我们不是拒绝记忆,我们也没有认为历史不值得记忆,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已经被改造得不会记忆了。如果记忆不仅仅是怀旧,那么语境就应该成为记忆的基本条件——理论、洞察力、比喻——某种可以组织和明辨事实的东西。
什么才是真正的记忆? 理论,洞察力理性思考,推理,这些可以组织和明辨事实的东西。
电视与政治
-
像电视广告为了起到心理疗法的作用而必须舍弃真实可信的产品信息一样,形象政治为了同样的目的也必须舍弃真实可信的政治内容。
-
电视是私营文化部(三大广播公司)经营的一种新的国家宗教,它们为所有民众开设统一的课程,它们靠的是隐蔽的税收。电视机开着你就要付钱,不管你是在看书,还是在看电视,也不管你想不想看
-
审查制度:各种各样的专制者们都深谙通过提供给民众娱乐来安抚民心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民众会忽视那些不能带给他们娱乐的东西。
-
专制者们认为民众清楚地知道严肃话语和娱乐之间的差别,并且会在意这种差别,因而审查制度就是他们对付某些严肃话语的方法。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了,所有的政治话语都采用了娱乐的形式,审查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那些过去的国王、沙皇和元首如果知道了这一点,会感到多么高兴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