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帆达 图:网络
1
有年夏天去外地,顺便看望一位朋友。
周末跟朋友约好在一咖啡厅见面,当日太阳火辣辣的。北方的夏天真是燥热得象要把人烤干似的。坐在咖啡厅里吹着空调,都能感觉到外面的热浪。
朋友赶到时,一边擦满是汗水的脸,一边向我坐的座位走来,看到那张晒得通红满是汗水的脸,还有被汗水打湿的衣服,内心不禁十分愧疚。
“不好意思这么大热天,让你跑来跑去。”
朋友:“没关系,我刚去做调研来”
“这么热,你没开车去吗”
“今天限行呢,只能搭地铁。”
我一直以为教授只在三尺讲台授课呀,再在办公室做做研究就是了。
却没想到,在大周末,烈日当空也得跑出去调研,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闲聊之时,朋友说的话在我心里久久回荡:做什么都不容易,教授也没有那么神圣,都是在尘世挣扎。
是啊,我们不过都是在讨生活罢了。
2
近几日复旦大学教授的一份工资条在网上疯传,引起网友热议的有2点:
1、在上海工资这么低,怎么生存?
2、大学教授工资到手才这么点
其实,这些我早见怪不怪,那朋友两口子都是教授,他们的薪水我早就了解。
他们也在魔都讨生活。
所以,对于网友普遍关心的这个问题,我并不想妄议。
在过去,学者教授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因为他们肩系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任。他们育人、做学问,这个社会文明建设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一个国家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至少在我心中我一直以为如此,但是在如今
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里。教授的一年工资不够明星买一个爱玛士的包,一个月的工资不够她们买双鞋,不够她们买化妆品。
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为我们制作精神粮食的艺术工作者们的薪酬吧。
一
排名第一的肯定是影视圈。这个大家都很清楚,明星一年薪资动则百万,只要稍微有点名气的千万,这是普遍一般的。有名气的动不动上亿。
赵薇身家上百亿。她们拍一条广告几百万,拍一部戏几千万。有的甚至接一个广告片就上亿。
朋友同事的女儿,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因为参加了一个节目《爸爸去哪儿》迅速走红,当年就拿了一个广告,广告费20万。薪酬比她爸爸一年工资还是多。
她的薪酬也比超了很多教授。
而教授们寒窗苦读数十载,最后一年工资抵不上那些大牌明星一天的工资。甚至比不上那些不入流的演员工资。
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觉得影视圈吸金比任何行业都快且多。
然后有的人就抓住了家长的这些心理,现在一大批少儿影视艺术培训类的机构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培训费用动辄几百一堂课,一年下来几万块。
等培养到出道,这笔费用都可以够孩子吃一辈子利息了。
只是那些孩子万一出不了道呢。
但是有市场呀,看看这些明星标杆在那儿呢。
二
我们再来看看作家,那些文字内容的输出者们,你们是不是要说一字千金呢。
大家想到这个可能就限于郭敬明、韩寒这些写而优则导的明星作家。觉得他们的薪酬不低呀。
还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奖金750万呢。但是中国仅有一人得到过这奖项,111年来,只有一个人。
放眼看,这十几亿人里面,这样的明星作家能有多少呢。他们的身份已经不是作家,而是明星了。
大部分的作家都是在生活中苟且,如果你以为作家的人生就是诗和远方,那只能是我们的意淫了。
稿费是每千字20元到几百元不等,20元现在大城市一个快餐都吃不到了。你们是不是要说这不是有高一点的稿酬吗?同样的,那个高的稿酬也是给那些名作家的。
作家有时候一天都写不出一千字呢。
现在社会是脑里有料的教授抵不过身上有料的网络直播。
甚至是企业主投入大量资金办厂的收入都抵不过那些网红的收入。
网红的生产资料是她们自身,这倒是资源利用最大化了,但是她们的生产价值是什么?原谅我,我不知道,我一直没看懂这个社会。
我时常想,如果工厂都不去生产生活必须品了,我们是不是看着网红脱衣服就可以生存下去了呢。
哎,不管了,我要去吃根油条,毕竟活着才是重要的。
教授的工资让它去吧,明星的片酬让它去吧,网红的脱衣秀让它去吧,我只管啃我的油条。
今天又没忍住,八卦了一下,请大家原谅我这颗八卦的心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