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振时,或疲惫不堪时,又偏偏无法入梦,那就读读书吧!今天阅读继续打卡。
打开这本烧脑的作品,读一读,品一品,一定会精神抖擞起来的,这本书要读懂读通透真心不容易。
这个简短的章节,我至少阅读了三遍,脑子里一直在想一些问题:作者这是什么创作思路?这是什么脑回路?为何让一只狗来充当本章节的主角?狗还说了一大通话,说得还极具讽刺性?人们不敢说的话,这条狗都能口无遮拦地替你说了出来,暗暗为作者鼓掌呀!这思路甚是清奇。这条狗这么怪声怪气的话语中,能悟出它所要表达的内涵吗?或者说有何特殊含义呢?在西方,狗有特定的意义吗?那个年代敏感吗?为何要如此费尽周折地去表达一种思想,作者在规避些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在脑子里回旋,到目前看来,还是没能完全掺破,看完整个篇幅,或许能悟出一番浅薄的道理来吧。
有人说,第一人称写作不仅是作者的灾难,更是读者的灾难,这是小说创作者的雷区。所以,许多优秀的作者,尽量避开第一人称创作小说,更多的是采用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又称上帝的视角,可以挥洒自如地进行创作,全方位无阻碍地进行观察,目之所及,心之所感,就连贯顺畅多了,不会受到视觉的阻碍。
但作者偏偏用世人皆不被看好的第一人称,大胆进行创作。作者踏过雷区,没有踩雷的惊惧,只有越过雷区时获得的雷鸣般的掌声。
文中的狗是有敏锐的感知的,他们仿佛比人还活得清醒。他们痛恨传道士,痛恨他们装腔作势,痛恨他们愚弄百姓。他们不但不了解狗的世界,也不懂的人的世界。
老天保佑,希望未来的刽子手在处决那个从埃尔祖鲁姆来的传道士时,会考虑到这一点,即使是生吃那无赖的肉,我也不会吃坏肚子。
通过这段话,可见文中的这条狗对传道士是恨之入骨的,恨不得他们死于非命,还不足,还希望自己能吃上他们的肉,
本章节内容,通过一条狗的倾诉,揭示宗教对于底层群众的思想荼毒以及对于反动力量的迫害。
看完这个章节,为作者的超强大脑所折服了,第一人称的运用,叹服作者运用得太出色了,没有违和感。
狗在帕慕克的笔下,俨然是一个伊斯兰文化里有趣、幽默、又深刻的象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