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特别困惑“孩子的不自信”,明明每天都在夸赞、鼓励孩子,也经常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可为什么孩子还是表现出逃避、胆小等不自信的表现?
你真的会“夸赞”孩子吗?
来看看,Hank老师的回答:
孩子缺乏自信常会出现逃避、畏缩、胆小害怕等行为,还会造成女孩语言表达能力差、不敢表达、不喜欢与人交往,不敢表现、性格孤僻或暴躁。
多数孩子不自信是因为大人对孩子关注少、不重视,生活中给予的鼓励太少导致的。
那么鼓励可以多一些,但表扬请不要太频繁。
研究表明,总是说“你真棒”、“你真聪明”,有时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取而代之,我们可以赞美孩子的努力,做事的过程,或是思路等等。让我们用有效的称赞,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
分享3个技巧
01
夸具体,不夸笼统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02
夸努力,不夸聪明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
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03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
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 甚至可能会变得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的时候,孩子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支持Ta的每一次独立探索行为
多数家庭都是隔代养育,认为孩子没长大,什么都干不好,所以事事都要帮孩子做,甚至不管孩子的意愿,就大包大揽地替孩子做决定。
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会失去主心骨,就算长大后走向社会,也会事事逃避,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因此,我们需要放松下来,支持孩子的每一次独立。
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独立吃饭,那就创设环境让他尝试。孩子看到大人做饭也想帮忙,那就给他提供一些合理的任务,剥蒜、摘菜、洗菜等等。
孩子在成长中的价值感非常珍贵,别担心,他会做得越来越好。
性格本身没有全好与全坏
大自然设计的人本身就不是完美
好与坏,总是具有两面性
但是一个正直,积极乐观,善良向上的人,总是更好的能够过好自己的一生。
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人生,父母们需要育儿先育己。
摩尔妈妈(搜索下载APP),线上咨询专家,线下老师到家,轻松拼团养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