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三桓之乱。所谓的“三桓”,分别是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都是鲁桓公的后人。他们贵为鲁国大夫,位高而骄。
三桓在鲁国的势力和影响都很大,这种影响由春秋延续到战国前后,持续了250多年。三桓同宗同族,在对待公事的立场上基本一致 为维护其专权地位,三家总是勾结在一起相互支援。正是由于三家密切合作,才得以长期控制鲁军与鲁国政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环之间就是亲如兄弟,其实自庆父、叔牙、季友起,三桓便是以手足相残而闻名。季友就曾逼叔牙饮毒自尽,逼庆父悬梁自尽。其后三家为了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一直在不断的斗争。
三桓三桓作乱发生在公元前517年。庆父、叔牙、季友的八世孙们视鲁君如无物。尤其是季孙氏更是对鲁昭公尽情侮辱,最终逼走了当时的国君鲁昭公。迫使流亡于其境之间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客死异乡。
像三桓这样的是大幅在春秋兴盛有其原因,周天子的衰弱使得诸侯王的权利得以解放,摆脱了周天子的禁锢。但同时也失去了周天子的保护。诸侯国的王为了自强不得不加强本国卿大夫的权利。卿大夫的意见对诸侯国国君相当重要,于是春秋时期各国都形成了卿大夫掌握大权的局面,只是程度各异而己。鲁国在卿大夫执政方面比任何国家都走得更远,所以就形成了所谓的三桓专政。
三桓之乱不过在三环的家族中也确实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正是由于他们的杰出贡献,才使得三桓专政有较好的执政基础,得到本国人民的拥护。赢得其他国家的赞许。三桓在鲁国的势力到战国初期即由盛转衰一次销声匿迹。好像消亡的非常的突然,但是他们内部斗争应该是衰败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国家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在鲁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