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久以前就听说了柳比歇夫,听说了他的时间记录法,只是一直没有看关于他的书,也就没有什么真实的感受,但是对于时间记录法却是一直很感兴趣的。
带着这份好奇心,我在前几个星期读了《奇特的一生》,读完后对柳比歇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觉得这本书颠覆了我对时间管理的一些看法。于是这周又看了一遍。
早就在很多文章里面了解过柳比歇夫,知道他的一生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很多领域的成就。
他一人涉足了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这么多领域,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过科学家……
当我看到这样的成就时,我想象中的他一定是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没有婚姻生活,没有家庭拖累,整个人生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除了这些,我想他在生活中应该是个冷血动物,什么跟朋友聊天,发邮件之类的事情一定被断舍离掉了,那些可是很耗费精力的事情。
还有,我想象中的他,一定是没有任何阶级立场,从来只专研学术。从来工作都是在一个地方稳定的,去去来来这样的事情太耗费时间。
我一直想象他是这样的人生,那是我不愿意有的人生,不然怎么可能一个人做出几个人一辈子才能做出的事情呢。
那样的成就是我羡慕的,可是我想象里的柳比歇夫的人生绝对是我不想要的,也是因为这种想象让我一直没有看关于他的书。
可是看完书后,事情大大出我的意料,他有过两次婚姻,离婚这么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他也有过,但是没有影响他的创作。
他有几个孩子,并且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他的一个孩子在战争中遇难了,同样悲伤了许久,他沉浸在伤痛中却没有影响他的学术研究。
他跟很多朋友都经常保持良好的沟通,他每封邮件都会详细回复,耐心解答信中的问题,并把邮件分类做整理,这么耗费时间的事情他也去做,但是没有影响他的事业。
他从来没有让自己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十多个小时,而且是只要想休息就立即休息,只是他的工作效率非常非常高。
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出生在战争年代,经过了很多苦难,甚至也经历了学术界的批判,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他的进步,他把一切苦难化为成果。
他的一生居然发生过很多倒霉事,摔胳膊,压坏腿,割破手,急性阑尾炎,肺结核,肺炎,神经衰弱,还曾经差点被捕,飞机失事……这么多不愉快的经历他都记下来,却从来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2,
这本书我看完几个星期了,然后这几个星期每周都会回头在看一下,也开始思考他的一生怎么会在那样的情况下完成那么多的成果。
我下了时光似金的APP,开始学着他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做了几天,执行得非常不好,但是就是这个非常不好的执行过程,也让我有个很大的收获。
我发现只要开始注意自己的时间开销,自己就会有意去提高工作效率,有意识去地去集中注意力。
因为做得不好,昨天又翻了一下这本书,终于发现,柳比歇夫真正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精进。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他就是跟自己死磕了一生。
在他的精神生活中,他崇敬的英雄,喜爱的人,钟情的楷模不断在变换。这些让他不断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完善。他的一生就是"逐步成为"自己心中那个完美的人的一生。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生命中每一寸光阴的充分利用,充分利用的前提是每天记录,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总结。
就如我开始记录时间的时候有过很多错误一样,他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有许多打岔,经历过许多无休止的内心争执。
不过这一切都不要紧,因为经常会总结自己的时间使用规律,打岔了记住,下次不会在同一事件上再打岔。
内心争执更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才能将自己的内心真正说服,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才会心甘情愿的按照正确高效的方式去做。
我想起自己也很多次都想好好记录自己的时间,但是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要说总结,就算是坚持普通的21天也没有做到。
这次的时间记录也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中间有放弃,也有忘记的时候,总结只是偶尔在做,不过因为有这个事情,还是感觉了微妙的变化。
当我再次翻开书,看到其实柳比歇夫也有过打岔的时候, 也有过内心争执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这个过程太正常了。
看到书中写他不断总结,终于明白不需要要求自己一下子把时间安排的很好,只要每日每周每月花一定时间去总结,一天一点进步,结果会越老越好。
3,
柳比歇夫的方法可以节约原有的时间,但不能增加额外的时间。关键甚至也不在量上,而是在不断提高质上,他认为他同时间之神建立了某种私人的关系。这就是李笑来说的把时间当成了朋友。
大多数人对时间都持有自己的态度,他对时间的态度格外与众不同。他的时间不是取得成就的时间,他摆脱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获得什么……的愿望。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做工具,而是把它看成进行创造的条件。
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 ,也没有禁区。
柳比歇夫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伟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这一生的奇特性和神秘性就在于,他把一生中的每个现象看成自然奇观,也许这确实是自然的理性生活。
可是他的一生景观并不是很好,生在战乱时期,不管怎么逃避,生活都跟我们现在无法相比,问题是,那些苦难在他那里都变成了最美的时光。
他从来都不是在跟某个人比,没有想过超越谁,获得什么,他永远专注的就是自身的不断完善,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掌握自己的每一寸光阴,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完美。
我也想到我自己,一进入什么领域,就先看看那些那些大咖们的成绩。进了简书,看到别人的好文章就自卑,看到别人每天日更多少自己也跟随,从来没有分析过自己在这方面的真实情况。
生活中也会有盲目攀比的情况,面对同龄人的成功,就有很多焦虑,这种无意义的攀比耗费自己许多时间,其实我们要的不是跟别人比,是不断跟自己比,每天进步 一点点,终有一天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
4,
柳比歇夫通过他独特的时间统计法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思索等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的掂量越来越精确。
对自己的了解是我最佩服的,他涉足那么多的领域,并不是一下子做成的,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而且他总是不断总结,不断清晰自身的条件,从而在每件事情上制定合理的计划,所以完成起来就非常从容。
不让自己负担过重,我看到的一个数据是,战前每天工作4小时40分钟,战后每天工作5小时29分钟,我曾经看到他的成果想象他每天应该是工作10小时以上的。
还有他的几个原则,我也十分欣赏: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工作;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一起结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原则下,完成那么的学术研究,经常跟很多人保持通信联系,该是有多么高的工作效率。
我们常常想到就是我要达到什么样目标,首先是每天要工作多长时间,从来都不是一天5个多小时的,可是,我们有没有关注过我们的工作效率,在我们的工作时间内,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在高效工作。
我最奇怪的是,只要我想做什么,就会无限制的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从8小时到6小时,最后恨不得一天不睡,可是那样有用吗?最后只会让自己效率越来越低。
看了他的这些原则,我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呢?我要通过在写、读、听、思索等各方面的试验,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做一件事需要的时间,知道自己能做多少事,然后最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潜力。
一切都是有个过程,重要的是跟他一样跟自己死磕到底,不断总结,不断精进,最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
我是第二次看完《奇特的一生》才写的这篇文章,也开始对自己在时间管理上面的有些误区有了了解,柳比歇夫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最大限度的过好自己的一生。
我想过段时间,我会把这本书重读一遍,再看看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方面的得失,跟自己死磕到底,一步步过好自己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