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爱做菜的人。
学做菜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那时候是无奈,因为没有爷爷奶奶,妈妈不在家的日子,得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
虽然很早就会做饭,但深切让我体会到,女生会饭更有安全感的,是在结婚以后。
我和先生来自同一个身份,两家相距200多公里而已,然而饮食文化相差甚远。
刚开始跟他回他的老家,他的家人总会问我想吃什么,我绝大部分时候礼貌地回答"都可以",小部分时候会说"xxx挺好吃的"。
然而不论怎么回答,他们家的餐桌依旧是他们的餐桌。很丰富,却不会出现我的菜,即使偶尔出现,也是按照他们的饮食习惯做的。
他们可能总是忘了,忘了我爱吃什么,忘了我口味清淡。
即使问过了很多遍。
很多时候我都理解,毕竟外来口味的只有我一个人,让他们家里的大多数人吃的习惯更重要。
但是,只有我和先生两个人吃早饭,婆婆也会选择更复杂的当地特色早餐——"粉"。他们那里的"粉"对我来说太油腻了,每次回老家先生都要反复和婆婆说,早饭不要做"粉",婆婆都会说好,然后坚持不懈地早餐做"粉"。理由是,她儿子爱吃。
我从来不会担心假期回家发胖,因为三餐,从来都不掌握在我手里。
也许你会说,假期才几天,忍忍过去了。
我也这样想。
直到生病婆婆来照顾我,给我做了两个星期的饭。
那是身体很虚,需要食补的时候,可是婆婆做的菜,真是一言难尽。每天吃饭成了最害怕的事,吃不下,还得礼貌地多吃点。
我在婆婆那里,吃到了这辈子最难吃的红烧猪蹄和西红柿蛋汤。
难吃到绝望。
这样说很过分,对不对?
当然!所以我怎么敢说呢…我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该吃吃,滋味自己知道。
办公室有个妹子,本地人,家境不错,怀孕以后,对吃的异常敏感。
"吃一口酸菜鱼能幸福一天"。
"一碗鸡汁小馄饨,舍不得吃太快,闻着味都觉得太香了"。
"上班真好,因为可以吃到外面的东西了",这些都是她亲口说的。
她婆婆做饭很节约,菜很少就算了,隔夜的肉汤,咸肉什么的也给孕妇吃。可是自己又不会做,也不好意思自己单点外卖,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家庭生活中,会有很多不爱吃也得礼貌地动筷,想吃外面的也不好意思出去的时候。
我曾深刻地体会到,食物会抚慰人的心灵。在某些时候,会非常渴望吃到心心念念的某个东西。
吃到了,会非常满足,是窘迫中温暖的慰藉。
吃不到,会更加沮丧。
而如果送到你嘴边的是那个东西,却不是那个味道,也会失望。
煎牛排 随手一碗面一次好说,如果三餐如此,日复一日,人生和咸鱼又什么区别?
如今,想吃的菜,我一定要自己做,毕竟自己的双手靠得住。
去他的什么南北差异,咸淡之争,我的厨房我说了算。
每当餐桌上摆满自己做的菜,一茶一饭皆合我意,都有一种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全感。
自制酸奶 自制芋圆红豆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