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死亡,但死亡只是“本能恐惧”中的一种。人的生命中其实还有很多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自身经历无法解释”就是其中之一。
大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一切事物变得“洽”,“自洽”意味着一切是可理解的、可控的,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编故事”。
如果一件与我们相关的事情发生了,但我们无法将它编成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就会因此陷入巨大的焦虑和恐慌中。
但这种焦虑和恐慌多数人是体会不到的,或者它刚一出现苗头,立刻就被掩盖了。因为我们大脑“编故事”的能力一流,并且最擅长的就是欺骗自己。
比如,有很多发了财的人,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发财,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并无过人之处。 于是,他们就会变得很迷信,以为背后有神仙帮助。这些人的迷信行为只是为了让自己获得一种“控制感”。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发财,所以也就不知道如何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因此他们就需要一种“解释”,当他相信这个解释后,那个最让他担心的问题“怎样才能守住我现在的财富?”也就解决了。 “解释”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相信“自己想要的能够实现,自己不想要的能够被规避”。
然而,事实层面上是否真的能够达成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让自己相信,这就足够了。 另外,“解释”的正确与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解释”存在。
由于我们的大脑如此擅长欺骗,因此当它对一件事情做出不合理的解释,同时你又依此做出行动时,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你越是想努力解决问题,问题就变得越糟糕。
你的大脑一旦接受了某种解释,就很难再接受其他可能性,由此你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大脑对问题做出了错误的解释,使你采取了错误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又导致了糟糕的结果,于是你加大力度继续采取错误的方法,最终使结果变得更加糟糕。
你知道有些人之所以抽烟不是因为烟瘾,而是因为身体有炎症吗? 它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当人的身体出现各种慢性炎症时,他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感到不舒服。
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感,他就会选择抽烟。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能够让他的感受能力变得迟钝。感受能力变得迟钝之后,身体的不适感虽然仍旧存在,但会得到缓解。
我们的大脑习惯轻易给出解释,认为抽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加上“路径依赖”,这两者共同导致了一个人会在无意识中持续很多错误的、伤害自己的行为。
不要对“人会主动伤害自己”感到奇怪和难以理解。我们的大脑其实有很多“漏洞”,我们的潜意识也并不是按照“客观逻辑”去运行的。 现在,我们回到“自我攻击”这个话题。
首先要明确,“自我攻击”也是大脑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解决问题”,通常是大脑用“让你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的方式来完成的。而这也不意味着问题能在现实层面得到解决,它只是让你“相信”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比如有人惹我生气了,其实这背后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我可能会觉得不公平,凭什么他敢肆无忌惮地惹我?也可能会觉得特别无力,甚至觉得很委屈。总之,“生气”的情绪背后有很多复杂的想法和感受。可是我们的大脑对这种状态的理解常常是:如果我把这种情绪消除,问题就被解决了。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的大脑有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叫“合理化”,也就是给这种情绪提供一个“解释”,当这种情绪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后,我们就会认为这种情绪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因为我很差劲,所以别人才会故意惹我。” “因为我没有能力,所以才总是失败。” 这样的解释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是“合理”的。 而当你习惯将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归结于“我”,就会习惯性地自我攻击。“自我攻击”的作用,就是给那些令我们不舒服的事情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样的逻辑,就像一个小学生被另一个同学欺负,老师却说“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一样,都是将责任归结于受害者。 你习惯将问题的责任都归结在自己身上,你的大脑习惯于并且也止步于这种简单、粗暴的解释。
所以,自我攻击就成了你应对问题时的一种习惯性手段。但这本质上只是一种错误的逃避。 如何停止自我攻击呢? 当你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自我攻击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视角不再仅仅局限于“停止自我攻击”这一点上。
一个因为身体的慢性炎症而抽烟的人,要思考的是怎样处理自己身体的炎症;一个习惯自我攻击的人,要思考的是怎样给自己的挫败找到符合现实的解释。 对于前者,有效的方法是治疗身体的炎症;对于后者,应采用符合现实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止步于通过“自我攻击的解释”来逃避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