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前几天,我在家收拾旧物,发现了一堆上学时候的笔记。画风是这样的:
在惊讶当初怎么记下这么规整的笔记之余,对于是否继续保留这件事,我也纠结了好久。
留着吧,占地不说,而且也没有再看的可能了。扔了吧,又觉得太可惜,毕竟是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最后,我还是忍痛割爱,送到废品回收站了。因为,除了引起回忆之外,这些笔记本身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了。
最近,我刚好读了这本《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书中,资深管理咨询师大岛祥誉,深入讲解了麦肯锡笔记的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将我们对笔记的原有认识:
记录老师说的话
摘抄书上的原文
将知识进行简单总结
瞬间提升了几个维度:
发现问题的本质
获得可能的解决方法
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清晰地呈现成果
这样做出来的笔记,想不回头翻阅,可能都难!
下面,我们就从3个方面来向大岛祥誉学习下,如何运用麦肯锡笔记,锻炼出神奇的思考能力吧。
有人说,学生上课记笔记是为了手上有点事做。因此在有了手机以后,也很少有人拿着纸笔跟着老师抄板书了。那么,离开了校园的你,又是为了什么做笔记呢?
抄一遍记得住
做出漂漂的手账
将有感觉的金句记下来
(想起来年轻时的手抄歌词)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除了记录,高效的笔记更是为了整理思路、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可以当作自己的“第二大脑”。
这样看来,对于一本笔记来说,整齐的外观并不重要。反而在混乱的字迹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何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笔记呢?作者给出了3个思路:思考假设、巧用故事线和追求结果。下面我们逐一来说。
1、思考假设
要说明这个思路,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假设。
所谓假设,就是假想出来的,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是正解、也可能不起作用。总之,是我们提前预想出来的解决方法。
比如,有的小伙伴想“每天看20页书”,却没能坚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就从“思考假设”开始。
有哪些假设存在的问题:
选择的书存在问题
阅读方式存在问题
阅读时间存在问题
如果你说这些用脑子想一想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用笔和纸写下来。那就不妨两种方法都试一试咯。因为思考到这里,我们的假设还没有完。
选择的书——是我喜欢的。
阅读方式——是按照老师教的,经过很多人验证的。
阅读时间——貌似有些问题。
那么,下面就要针对“阅读时间存在哪些问题”进行新一轮的假设。如此一轮轮地抽丝剥茧,最终会让我们找到最关键的那个点,并由此设计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单纯用脑子去想,不仅会遗漏重要因素,更有可能越想到后面,大脑就越混乱,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
2、巧用故事线
什么是故事线?
“故事线,就是在把握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事物所处的状况,然后思考事物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将分析过程分解为:起承转合。
还用刚才的例子。通过假设定位,我们得到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工作方式,提升白天的效率。
下面就用起承转合来具体设计下:如何解决无法坚持阅读的问题。
(起)解决“无法坚持读书”的关键在于阅读时间有问题
(承)通过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来保证每天20页的阅读量
(转)验证改善工作方式对傍晚阅读效果的影响
(合)形成白天高效工作,下班完成阅读的目标
然后再一层层地详细将“改善措施”规划出来。
有时候,并不是问题困难到无法解决。只是我们没有真正动脑子去想办法。拿起纸笔,沿着正确有效的思路思考下去,解决方法真的就离自己不远了。
3、追求结果
刚才说过了,做笔记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怎么才能说明我们把问题解决了呢?当然是将结果发布出去。也就是传说中的写报告,做PPT。
说到这两样,估计有不少人会头疼: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至于写完了改,改完了写的折腾好久,最后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那如果我们全程都使用笔记来跟踪进程的话,最终做出完整、全面,有说服力的PPT就会易如反掌。
这里的秘诀在于:时刻有“概括”意识。
还用刚才读书的例子,在完成第一步后,你是否能用一张PPT将假设过程展示出来呢?
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图表,一条信息”的原则。也就是说,每一页的PPT只包括一个图表和一条信息。
在麦肯锡笔记的引领下,所有步骤都是在清晰的解决问题目标下进行的:建立假设,逐一验证。因此,每一次前进都会有严谨的逻辑支撑。那么,只要将笔记上的每一步“概括”成“一图表一信息”,一份合格的PPT也就完成啦。而且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逻辑和说服能力。
如果你是刚刚接触麦肯锡笔记,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法有些麻烦和繁琐:有些事情用脑子想想就可以了,干嘛要这么大费周折?
实际上,如果使用习惯了这套麦肯锡笔记法,最终收获到的不仅仅是PPT,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式,解题思路。都说这个时代是一个“小步试错”的时代,前方的路我们往往不能确定怎样走才是正确通畅的,因此需要试探性地采取行动,尝试错误。
那么,这套笔记术则为我们提供了先行验证的有效方式,降低了在付诸行动层面发生的错误概率。因为不靠谱的假设在验证的一步,就已经被Pass了(例如文中的“选书”因素)。从而节省了试错成本,提升了行为效率。
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只是不断地改变对策,不断地进行错误的尝试,完全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笔记,有时候不仅仅只是笔记。
今日互动:
面对问题,你有没有过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
要不要用今天的方法来尝试解决一下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