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上周五,在《在碎片化时代,如何又快又有效地阅读》里,我们动手实践了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通过三个步骤,精准聚焦自己的阅读目标,从而获取有效信息。但是,后台收到一些同学的留言说:这样读书,是不是太功利了。而且,完全找不到感觉。这还能算是读书吗?
没错,功利性的读书,的确缺少了很多阅读乐趣。但也是我们节省时间,快速提升的一种方法。
那么,我们今天不妨从另外一种角度出发,在原有的阅读方式中,找一找会有怎样的改进与提升。相信看到文末,你会发现,在不功利的读书中,也同样可以获得足量的有效信息和成长体验。
这本书就是《为生命而阅读》,作者是威尔·施瓦尔贝,一位大洋彼岸的读书爱好者。在他的诸多头衔中,个人认为只有这个,最根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本书的开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读者的噩梦”:即使登机广播已经在到处找人了,他还是会固执地先找到一本旅途读物。
“多个小时没有书籍相伴,这种想法会让我在冷汗中惊醒。”
有谁在这里会心一笑了?
是的,对于爱书的我们来说,打发无聊的唯一方式,只有阅读。哪怕是简装书架上的杂志报刊,只要看到文字,就会莫名地有安全感。
所以,看到没?既然作者和我们是一类人,那么,在书中还会出现哪些惊喜呢?
关于选书
相信你已经看过很多选书攻略。从大咖推荐到网上榜单,每次看到感兴趣的主题,会默默地记下书单中的名字,随后趁着“满减活动”将其一网打尽。
然后呢?当我们真的拆开包装,从序言开始读的时候,却发现:根本读不进去,这不是我的菜……只好将其束之高阁。偶尔看到时,心里还会飘过一丝焦虑和不甘,但远远不足以撑起,再次翻开它的勇气。
威尔在书中说:我会读任何吸引了我眼球的书。
没错,就这么简单。从眼球出发,而不是跟随某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地读完一本书,而不是“完成任务”。
还记得我们在《如何在新的一年,停止丢人?》中说,成人阅读最大的问题是“惯性的懒惰”吗?那么,要改变这种懒惰,首先就可以从“自己选书”做起。
可是现在出版读物这么多,名字甚至都大同小异,怎样分辨出哪本有含金量,哪本是口水书呢?一旦选错了,浪费金钱不说,还很容易陷入选错书的懊悔中。起码,跟着大咖不会有太大偏差。也许看不下去,只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等积累一段时间就好了。
你是不是也这样想呢?与上一篇快速阅读不同的是,今天我想要你试着去,不带目的地选书。体会与书之间那一丝说不清的“缘分”。
通常都是在没有刻意寻找的时刻,我会偶遇一本改变我人生的书。
就是这么巧!信不信?
放下所有的规则、推荐,就从眼缘开始,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完全沉浸在书墨纸香中。
会怎样?发现本心的感觉,突然闪现。
关于阅读
在《为生命而阅读》中,威尔向我们讲述了26篇阅读故事,其中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
比如,在读《小王子》时,我们会感慨友情珍贵、童年易逝……而,威尔想到的是,14岁时,第一位从生命中失去的挚友。
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它能用同样的方式给不同的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和想法。
如果你最近想看一些关于职场技能的书,即使读的是《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也能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发现职场的影子。而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上的知识,即使看的是《寻梦环游记》,也会下意识地取分析,米格尔为什么要寻找歌神德拉库斯。
尤其在书中关于《横向思维》的章节中,作者为我们说明了这点——
随机输入法:
翻开一本词典,把手指放在看到的第一个词上,然后试着从这个词上找到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新视角的方法。
不妨试着去做一下。摆脱思维定式,发现独特视角,就这样轻松搞定了!
总结
今天,我们走到了阅读的另一端,完全随机地去选书和阅读。但,请注意,我们并没有漫无目的地瞎逛,而是试图摆脱人为的一些规则和范式,从而发现本心的愿望与需求。这也是本月的主题“自我认知”的一种途径。我们以为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然而,真相未必。
正像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说的:
不关乎外界怎样,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今日互动
你看过的,最有感觉的一本书是哪本?
能谈谈具体的感触在哪里吗?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