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读《理解媒介》有感

读《理解媒介》有感

作者: 赤色山海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23:20 被阅读0次

 

        《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有很多超前的言论,角度绝妙的思考,书中很多内容都很有深度,虽然也有蛮晦涩难懂的部分,但总体不失趣味。而以下是我自己将《理解媒介》中作者的言论与现实情况相联系的一些想法。

        麦克卢汉说,他从来没有认为,统一和宁静是地球村的特性。地球村实际确保了所有议题的最大分歧,因为村庄条件的增加创造了更多的不连续性、分裂性和多样性。人人互联使得很多人感觉不堪重负,失去了个人认同。对此的回应是暴力。战争、酷刑、恐怖主义和其他暴力行为都是在地球村里对认同的寻求,导致屠宰对方成为最常见的部落游戏。

        近几年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而网络暴力也时有发生,人肉搜索、道德绑架问题层出不穷。经常会有人常将自己置于道德最高点,对别人一些不妥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客观的评论,还有言语攻击,而哪怕是如此的言论也会有人认同。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那些认同的人也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因为很多时候,变得“不一样”、“特殊”并不是件好事,最后很可能会出现孤立无援的状况,于是被认同成了件重要的事。而被认同的一个捷径便是认同别人。

        而且就算并不了解事件始末,但在网络上为“道德”发声名正言顺,站在“道德”这一边说两句不善意的话仿佛也有了几分光明正大的意味。更何况大家也都这么说,若自己有了些不同或者相反的想法,可能还会被牵连。

        而在一个夹杂着恶意的帖子被发出来后,哪怕真有人秉持善意回怼,很可能在那一句话之下立刻就有许多更让人生厌的言语出现,这种状况多了,人也就容易累了,再这么做的也就少了。

        恶易招恶,却难招善。当不善的话语如滚雪球一般扩大时,也就成了集体化的暴力行为。

        我曾不太能理解:为何网络暴力的的影响如此之大?麦克卢汉给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按照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是人体和心灵的技术延伸,任何技术、一切技术都是媒介。而网络上的那些文字是媒介,更是人体和心灵的技术层面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表面看起来只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只是一些难听的话语,但实际上那些文字是人的延伸。

        那些文字就在那里,不像你在生活里遭遇的事,等日后再想记忆变淡基本上就过了;那些文字就在那里,最表象但也最直观,将恶意毫不遮掩的表露,如浪潮般扑面而来,如海水般将人淹没。

        它们更是他们。

       

相关文章

  • 读《理解媒介》有感

    《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有很多超前的言论,角度绝妙的思考,书中很多内容都很有深度,虽然也有蛮晦涩难懂的部分,...

  •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1 印刷术

    长假期间,读书笔记,见缝插针,不能按时发布,还得修行。 今天读的是《理解媒介》第16篇印刷术相关内容。《理解媒介》...

  • 《理解媒介》

    初看《理解媒介》觉得麦克卢汉的观点实在伟大,其预见性也实在妙不可言!然而这本书却写的毫无逻辑性,他的观点零零散散遍...

  • 《理解媒介》

    一本,没看完的书,一本只能模糊看个大概的书。却已迫不及待地想说些。 不得不佩服麦克卢汉渊博的知识尤其对文学素材的信...

  • 理解媒介

    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提供的信息非常清晰,并不是指提供的信息很多,信息很多反而不清晰;冷媒介提供一堆不够清楚的信息...

  •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18 货币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要嘛费解,要嘛理解了,但是要整理成自己的思路又不知道从何下笔。 1、货币是交换媒介,没有两个...

  • 《理解媒介》 —媒介即讯息

    今天主要摘抄两个观点: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文字内容是语言,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 ...

  • 读《非理性媒介》有感其一——媒介变革

    网络媒介的出现可以说对传媒行业是一场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的大众媒介它具有以往所有媒介不可比拟...

  • 媒介的力量 ——读《媒介效果研究概论》有感

    对于传播者来说,传播活动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受众,恐怕是他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传播的目的就是要让“受者晓其事”,...

  • 0902 《理解媒介》 —热媒介和冷媒介

    首先要对冷热媒介的概念作一个了解,根据作者的表述总结: 冷媒介:一种解释是指它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理解媒介》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ma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