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作为个人来讲,还是很希望能多学习一些宏观层面的东西,加之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个个人理解的复盘。
我待过的公司不多,只有两家,一家7年D轮,一家3年A轮,从北京到西安,从技术氛围浓厚,到技术氛围不求长进,从人与人可以将后背留给对方,到人与人之间的质疑,从目标始终不变,大家齐心协力,到目标来回摇摆不定,大家信心的动摇,这些变化,其实从这两天的课业,都能找到答案。
从使命愿景来看:
北京公司本着让智能运动助理替代你的运动教练,目标高端人群。西安公司做Z时代的熟人社交,到末人生社交,到无愿景。
一个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如果在创业初期,这个愿景还是模糊的,还可以理解,但做了3-5年,还是不知道要为客户提供什么,那就算活着,也是痛苦的。
从组织架构的变动来讲
北京公司从我进去到我走,从制度来讲,变化不大。西安公司组织架构至少3年里,每年变动2-3次。这和公司的长远目标也是分不开的。
这两天的课业是着重讲组织团队的问题。在绝大多数创业型公司,中层是最难培养的,也就是肚子偏上部分,因为他们被寄予厚望,希望即能出业绩,也能做管理,更能带人,说白了就是有经验的多面手。
在两家公司我都是作为这种人,只不过方式不同,第一家公司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业务熟悉,流程·、平台一步步搭建,顺风顺水,需求来者不拒。西安公司半路出家,去了公司就是带10来个人,直接开始做业务。好处坏处显而易见。一直到我离开上家公司,我都无法接触核心业务,一直在做上层业务。
因为目标总是在更改,也就会有做不完的业务,这导致一个结果,让我来接手核心业务,管理移动部门的设想其实是无法完成的,没有人能拿下老板自己那部分核心东西,老板每天第一个来公司,总是12点以后离开公司,到现在依然是他主要做项目,其他人搬砖,也就是头部一个人,其他全是脚。根本没有肚子部分。
公司业务多了,老板也从核心撤了出来,开始深陷业务当中,导致专业技能2-3年无法成长,又无人能接,慢慢专技毫无竞争优势,一个老板,每天累死累活做项目,底下的人基本毫无动力,原因其实很简单,你都做了,要我干嘛?我也很无奈,能做的很有限。
下来就是公司形象问题
北京公司形象、口碑一直在业界都很好,其实也归咎于他们的愿景、目标明确,人和游戏不一样,游戏里人物的口味是不能改变的,但在现实性况下,一个人是可以改变的。
两家公司形成鲜明对比,加班都非常严重,北京公司的员工认可加班,西安公司不认可加班,北京公司不经常说我们需要拼一把,西安公司天天给员工打鸡血,希望员工和他们一条心。为何,因为员工认可公司,认可公司所做之事,帮助公司,就等于给自己长形象分。
在北京,经常会把我在做什么挂在嘴边,在西安,不希望别人问我做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公司的形象问题是可以改变一个员工归属感的,只要这部分做好,员工都能被调动起来。
再说一说一个循环的问题
复盘概念其实自古及今都有,最著名的莫过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大家都对这四个字有误解,觉得简单的解释叫“知道了就要去做,两者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却未被大家熟知。“我们想要探寻真理,知是一部分,行是另一部分,他们在你脑海,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真理,我们需要复盘去校准我们脑海的真理,这个时候,你的知或行都会做相应调整,然后循环往复,直至逼近真理。”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那么我们做复盘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上次行为更优的新的可行性方案。我们是否有达到?我们是否是为了复盘而复盘?
很遗憾,两家公司都没有做的很好,复盘好像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只要我们做了复盘这件事,就算事情完整了。也不能说我们忘记了复盘是未了下次做的更好,而是我们没有做好为一次改变做好准备。
我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可能90%的复盘会议都会说,产品需求不清楚,我们就不动手,也不要让开发评估时间,大家都认可,那现实情况是什么?
需求改动,需要技术重新评估时间,技术好意思加时间的有多少?
要分清楚优先级,要确保准时上线,那这个时间是各部门都要保证的还是技术需要保证的?举个例子,一个间距问题,能调大半天,优先级在哪里?说到这里,遇到一个小问题,但如果叫公司老板来评估这种细节问题,那中层会认为,你干预了我的决策,次数多了,他会认为,这种次要,不紧急的东西,我都决定不了,那我能做什么?慢慢只能去搬砖。
对吧,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复盘常客,这么多年,依旧存在,是我们没有做复盘,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彻底改变。
想改变,我认为一点都不难,难就难在你认为这个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成本,是不是不可接受的。如果你是一个好说话的中层,那结果就是你的上下游会懒,因为他不必事事想的清楚,这个观点在课上也有讲过,中层的风格,决定着整个团队的风格。
中层如果是那种拼命三郎,那底下的人只能给你提鞋,或者擦鞋。没人想给别人擦鞋。中层需要一言九鼎,需要带团的方法,这两天的课很大一部分都在说如何带团,就是标准任务和挑战任务。
这一点也是我经常使用的,如何给下边的人去分配任务,来确定这个人是否是值得重用:1.目标略具挑战性,不能大。2.任务难度略高于能力。3.集中注意力。4.及时反馈。
这种方式可以让人迅速进入忘我状态,如果你不信,一个简单的实验:从A地走到B地,你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试一试。我自己曾经试过,从搬家前住的地方,走到新家,不看表,我给自己规定9分45秒到10分15秒之间,结果越走时间控制的越好,而且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
最后呢,回归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我的价值是什么?从现阶段来看,和上一家公司的背景很接近,中途来公司,职位也不低,来到公司即着手业务。
来公司差不多3周多一点,做过一些轻微决策上的尝试,很轻微,比如项管的职责告知,他需要确保评估时间的有效,而不是尽可能的短,时间出来,他是需要负责的。产品需要明确各个环节,再让技术评估时间。尝试否定非紧急非重要的需求。F3.3开始跟进度,测试介入开始控制bug,提前预知风险,并且组织相关人员决策bug优先级。这些都是一些小的决策环节。
我的劣势在于核心技术不太匹配,我的价值在于经历比较丰富,动力足。属于标准的上腰位置。往下能做业务,往上能做管理。未来能否接过接力棒,取决于介入核心的时间。
中期价值主要想接过内核,做内核升级迭代,带团队,做流程决策。长期价值在于因为有横向发展的动力,除了内核部分,想积极参与公司项目的决策部分。
以上就是我这两天的一个复盘。
雪堂书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