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特级教师郑英学班级管理

跟特级教师郑英学班级管理

作者: 静夜语思 | 来源:发表于2024-12-12 15:27 被阅读0次

故事力项目这一期的“与智者同行”直播间邀请了特级教师郑英,我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全场直播,有很多收获要捋一捋。

1、我们所谓的“看见”

这场直播的主题是“看见”,我恰好前两天也读到了郑老师引用的《我的阿勒泰》的那句话:

哈萨克文化里,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或者爱情,是由于被看见,所以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的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这也让我想起前两天,学生们写的一首诗《我看》。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过来告诉我,老师,我这里其实写得不好,我写的是“我看秋日硕果累累,十里飘香”,但你没有给我扣分。“十里飘香”应该是闻到的,而不是看见的啊。我的回答是,你写的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我看”的对象是指你能感受到的一切,而不只是限于视觉范围。

昨日看了郑英老师的直播,我有了一个更好的回复:看见是指用心感受到的,而不仅仅是视线触及的。

2、当有小孩抢答

郑老师班里有小孩特别爱抢答、爱插嘴……我想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小孩。他们思维敏捷,但可能思考不深入,老师问题一抛出来,他们就说出了答案。

作为班主任,郑老师是怎么沟通的呢?她问这个小孩,到玉米地里收割玉米时,是先收割什么样的玉米呢?小孩说:先收割好的。郑老师以小时候务农的经验告诉他:先收割不好的,因为好的玉米要留在最后做种子用的。你是个老师们心目中的种子选手,要把答案留在最后说。

这样沟通一番后,小孩的确有了一些改善。

再联系我们平时点名时候的经验,我们老师的确会先点一些答对有点点困难的学生,最后点那个种子选手回答问题,郑老师通过一个收割玉米的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这个学生改掉了坏习惯,再次证明:学生真不喜欢说教,但讲个故事,结局就不一样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3、当学生过生日

郑老师会为班里的每个学生过生日,视频中,我们看到学生过生日时,班里同学会为TA画黑板报,唱生日歌,每个同学会送上祝福或者礼物,他还会邀请寿星的父母到学校作为嘉宾,听同学们对自己孩子的赞美。家长们那还不得开心得飞起呀,他们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个不完美的小孩,经过老师和同学的一顿猛夸,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的。

除了为学生过生日,班里每个孩子的家长的生日,郑老师也会在日历上标注得清清楚楚。在生日当天,在班级群里用盛大的祝福消息矩阵为其祝福,家长们哪儿见过这种阵仗,一个个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4、文化长廊这样布置

郑老师班级文化长廊是用一串藤蔓作为图案,分很多个主题,有人物篇、学科篇等不同篇目。在人物篇时,她会以一个学生为主题,用这个学生的照片和作品布置整个长廊,班里每个学生轮一番,个个都有当明星的感觉。这就是被看见的感觉呀。

5、别样的家校联系录

郑英老师的家校联系录上有三个类:学生自己的话、父母的话、老师的话。(我们学校的也是这样设计的哦)学生会在上面写一些发自内心的悄悄话,郑老师会忙里抽空认真回复每个孩子的留言,比如她曾写的火爆全网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就是缘于她给学生的回复。

学生也会在上面画一些可爱活泼的漫画人物,郑老师也会试着这样画个图画来回复。一来一往间,师生的距离就拉近了。

吕型伟老师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说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这一点,我也深以为然。郑老师班上的学生都是非常信任地在本子上写了自己的心声,不正是最好的例证吗?

除了我提到的这些“看见”的小妙招,郑老师还有很多智慧,或许我们可以再去读读的她的书,再次走近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特级教师郑英学班级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qt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