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修法义梳理(全文):持戒学处
(一) 戒之自性
a) 内涵:戒的内涵即防非止恶。我们说到非和恶,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持戒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止息贪嗔痴的不善相续。
b) 标准:不仅要遮止外在行为,更要壮大内在的遮止力。让防非止恶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心理相续。将远离损害众生的心理达到极致,就是持戒的圆满。
(二) 戒之差别
a) 一是律仪戒(侧重止恶):别解脱戒不等同于菩萨戒的律仪戒
i. 菩萨的律仪戒不仅制身,同时也制心,起心动念就是犯罪了。菩萨的律仪戒是尽未来际。
ii. 声闻别解脱戒只是制身体行为,必须有实际行为才是犯罪。此外,声闻的别解脱戒是尽形寿。
b) 二是摄善法戒(侧重修善):立足于菩萨道的善法,主要指六度等善行。
i. 还没有生起的,通过观察修使它生起;
ii. 已经生起的,使它不要退失,直到把布施等善心修习圆满。
c) 三是饶益有情戒:依戒律规范,如理如法地帮助众生。
(三) 身心生起之法
a) 受持戒律:在行住坐卧中都能守持戒律的规定。
b) 不断观修:要通过不断观修。一方面思惟不守戒有哪些过患,一方面思惟守戒能给生命带来哪些殊胜利益。
c) 不应放逸:那些精进于利他的菩萨行者,不应该对戒松弛放逸,不认真守戒。
d) 成就智慧:通过持戒、修定,成就清净智慧。
e) 直至成佛:依戒行事会使我们的身心不断得到改善,直至成佛。
f) 受人尊敬:戒是最殊胜的装饰品。戒行和道德高尚,会受尊敬,而不会被嫉妒。
g) 少欲自在:因为持戒修行,少欲知足,所以在生活中很自在。
(四) 三聚净戒总结
a) 基础:别解脱戒和律仪戒是菩萨戒的基础。
b) 根基:律仪戒最根本的,是断除性罪(如杀盗淫妄)。
c) 关键:修十种善法,断除十种不善法。
d) 意义:不论声闻还是菩萨的修行,都应建立在十善业(通向善趣、解脱、安乐的途径)的基础上。
e) 原理:所有的持戒,都是从止息不善行,到止息不善念。
f) 根本:十善业是统摄一切戒的根本。
g) 圆满:把其他五度作为持戒的助缘,戒就能持得更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