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修法义思维(74--3)

共修法义思维(74--3)

作者: 心永欢 | 来源:发表于2020-12-16 22:47 被阅读0次

 三、如何生起持戒之心?

1.在中士道部分,学习了持戒功德与不持戒的过患,我还记得吗?具体是什么?当时是否因认识到持戒对解脱道修行的意义,而决心受持别解脱戒?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持戒的功德太多了。首先持戒可以得到暇满,其次防护十不善业行十善道可以成就完美人生。

(二) 而不持戒的过患也太可怖了,会被烦恼带着无限轮回,非常可怕。

(三) 其实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了,而且越来越娴熟,现在连一丁点的烦恼都不想有,一丁点的不善念生起时,就能观察得到。我觉得菩萨戒我是能受持的,饶益有情戒不是一般的难,但律仪戒还是努努力可以做到的,摄善法戒也需要咬咬牙能够受持的。

(四) 但具体还是要系统学习之后才知道。

  2.受持菩萨戒,对于菩萨道修行有何重大意义?

  ① 戒似乎是不近人情的严格规定,一旦违背,还要犯下戒罪。那么,戒究竟是约束还是保护?戒的目的是什么?为何犯戒会带来痛苦?只是给自己带来痛苦吗?“坏戒尚不能自利,利他有力如何成?”对此有何感想?我决心受持菩萨戒吗?

② 持戒能给自他一切生命带来什么饶益?论中引用哪些譬喻赞叹持戒功德?我能用自己的话,逐一描述持戒的种种殊胜利益吗?数数思惟持戒功德和不持戒的过患,是否认识到持戒的必要性?对受持菩萨戒生起欢喜踊跃之心了吗?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我自己觉得,守戒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可以做到,而是不守戒不行了,因为不守戒就会被烦恼带着走,实在是太痛苦了些。而戒律其实是对我的一种心理上的保护。

(二) 已经尝过了没有烦恼的快乐,谁还会自寻烦恼呢?遇见烦恼,避之不及,最好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受持戒律。

(三) 而戒律的功德,除了书上写的,我觉得更多的是可以更接近解脱。当最细小的烦恼都能被识别出来遮止掉,我的生命系统就安装了无比强大的杀毒软件,烦恼一先行就看得到摸得着,这就会让我的心灵系统长时间保持在清醒、清凉、平静的状态。

(四) 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证悟宇宙的真谛,解除可怖的无限轮回。对比下同喜班,自己的心行真的是稳定地太多了,随喜赞叹下自己!

相关文章

  • 共修法义思维(74--3)

    三、如何生起持戒之心? 1.在中士道部分,学习了持戒功德与不持戒的过患,我还记得吗?具体是什么?当时是否因认识到持...

  • 共修法义思维(74--2)

    二、戒分为哪几类? 1.什么是菩萨戒?三聚净戒是哪三种?分别是什么内容?与止恶、行善、自利、利他有哪些对应关系? ...

  • 共修法义思维(74--1)

    一、何谓“持戒度”?其心理特征是什么? 1.什么是持戒度?严格遵守清规戒律就是持戒度吗?对“由遮止损他事,令意起厌...

  • 共修法义思维(74--4)

    具体怎么持戒?如何成就持戒波罗蜜? ① 我受持过戒律吗?当时具体是何发心?菩萨道的持戒,在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

  • 共修法义整理(74)

    A、 自修法义梳理(全文):持戒学处 (一) 戒之自性 a) 内涵:戒的内涵即防非止恶。我们说到非和恶,包括心理和...

  • 共修法义分享(73)

    心得思考及分享: 一、我为什么要修布施 六度是菩萨道修行的全部,布施度是其中之一,能够帮助我舍凡夫心,成就佛陀品质...

  • 共修法义宣导(73)

    一、法义概要:本课分别从布施的定义、布施的分类以及布施的生起三个方面来讲。 (一)布施的自性 1、什么是修布施? ...

  • 共修法义宣导(72)

    首先非常感谢小组师兄给了我机会,能轮值本周的修学 下面我们先回顾一下上周第72课【菩萨行的安立】的法义。 一、法义...

  • 共修法义整理(75--76)

    法义:忍辱学处从三个方便来认识,一、忍辱自性;二、忍辱差别;三、身心生起之法。 一、忍辱自性。 所谓忍,包含三个方...

  • 如何修行?

    叶少勇 佛陀强调“闻思修”,所谓“正闻熏习,思维法义,法随法行”。随法行就是修,得知道法是什么才能修吧!修行必以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修法义思维(74--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du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