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修法义思维(74--2)

共修法义思维(74--2)

作者: 心永欢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19:28 被阅读0次

 二、戒分为哪几类?

1.什么是菩萨戒?三聚净戒是哪三种?分别是什么内容?与止恶、行善、自利、利他有哪些对应关系?

思惟修习分享:

(一) 菩萨戒就是三聚净戒,包括最基础的律仪戒和升华的摄善法戒,以及最高标准饶益有情戒。

(二) 律仪戒是止恶,摄善法戒是行善,而饶益有情戒是在止恶行善的基础上的自利利他。

(三) 如果不能守好律仪戒,自利尚且不能,是没有办法利他的。

2.菩萨的律仪戒与声闻的别解脱戒,是怎样的相顺关系?又有何区别?

思惟修习分享:

(一) 律仪戒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有犯戒,而别解脱戒是针对行为上的犯戒。

(二) 因此,二者方向一直但侧重点不同。菩萨戒更偏向于制心,别解脱戒更偏向于防护身三语四。

(三) 菩萨戒更难,更加考验心行。虽然现在能主动防护不善的心,但是还是会有一些细烦恼不能遮止。例如贪吃,贪睡,贪喝。再例如不能忍辱,喜欢听好听的语言,受不了难听的语言等等。再如虽然知道现在是比较好的状态,但还是会愚痴怀念和憧憬世俗生活。

相关文章

  • 共修法义思维(74--2)

    二、戒分为哪几类? 1.什么是菩萨戒?三聚净戒是哪三种?分别是什么内容?与止恶、行善、自利、利他有哪些对应关系? ...

  • 共修法义思维(74--1)

    一、何谓“持戒度”?其心理特征是什么? 1.什么是持戒度?严格遵守清规戒律就是持戒度吗?对“由遮止损他事,令意起厌...

  • 共修法义思维(74--3)

    三、如何生起持戒之心? 1.在中士道部分,学习了持戒功德与不持戒的过患,我还记得吗?具体是什么?当时是否因认识到持...

  • 共修法义思维(74--4)

    具体怎么持戒?如何成就持戒波罗蜜? ① 我受持过戒律吗?当时具体是何发心?菩萨道的持戒,在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

  • 共修法义整理(74)

    A、 自修法义梳理(全文):持戒学处 (一) 戒之自性 a) 内涵:戒的内涵即防非止恶。我们说到非和恶,包括心理和...

  • 共修法义分享(73)

    心得思考及分享: 一、我为什么要修布施 六度是菩萨道修行的全部,布施度是其中之一,能够帮助我舍凡夫心,成就佛陀品质...

  • 共修法义宣导(73)

    一、法义概要:本课分别从布施的定义、布施的分类以及布施的生起三个方面来讲。 (一)布施的自性 1、什么是修布施? ...

  • 共修法义宣导(72)

    首先非常感谢小组师兄给了我机会,能轮值本周的修学 下面我们先回顾一下上周第72课【菩萨行的安立】的法义。 一、法义...

  • 共修法义整理(75--76)

    法义:忍辱学处从三个方便来认识,一、忍辱自性;二、忍辱差别;三、身心生起之法。 一、忍辱自性。 所谓忍,包含三个方...

  • 如何修行?

    叶少勇 佛陀强调“闻思修”,所谓“正闻熏习,思维法义,法随法行”。随法行就是修,得知道法是什么才能修吧!修行必以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修法义思维(74--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du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