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要 去 南 通
局里要我们派一个人去南通学校跟岗交流,为期两个月。
那天,我跟老高商量:“先动员老师报名,没有人报名,我去。”
“你别捣了!老陈。”他表情很愕然:“你去了,家里一摊子怎么办?”
“我说的是真的。我想去实地体验一下。地球离开谁都照转,我的工作大家分分工,有些工作我也可以遥控指挥……” 我说。
“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这句口号让书写了高考神话的南通教育声名鹊起,独领风骚,引人侧目。南通教育,也就成了同行追捧的对象。
我曾四赴南通,先后考察过搬经镇、育才、平潮、二甲、兴仁等学校,对南通教育有很深的印记:政府重视教育,社会包容学校,校长是教育专家,老师是劳动模范,家长配合老师,学生乖巧听话……,机制灵活,工作扎实,名不虚传。
关于教育学南通,那天我在老师会上谈了三点看法:
首先,愿不愿意学南通?我说,人都是惰性自私的,说心里话,如果结合我们的工作环境从师生减负的角度看,大部分人是不愿学南通的。南通的工资水平并不高,可是那里的孩子更苦,老师更累,谁愿意拿着着跟我们差不多的薪水去干那么累的工作呢?
其二,不学南通行不行?看样子是不行了。每年高考成绩一揭晓,我们的市长很没面子,家长也多有怨言,高考成绩让上、下皆不满意,哪还有颜面去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呢?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远非一日之功,高考压力势必会传导到初中小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有何理由不积极响应,顺势而动呢?
还有,南通教育学什么?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办学体制的完善灵活……,这些是头头脑脑们操心的事,作为普通老师,我们无力担当。但是,归咎于外,作壁上观,或者一味地等、靠、要,也是要不得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有试着改变自己,就应该好好学习南通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务实态度。我去平潮初中,那天正值学生月考,孙校长告诉我,考试的当天晚上试卷就须批阅出来在网络平台上跟学生和家长见面;在二甲中学跟岗的一徐州老师跟我讲:他教初二一个班的数学,不算晚自习一周就有十三节课;早上六点半,除早读看班的老师外,还有老师自觉自愿地在早读课前进班,收改昨天晚上的预习作业。我看到育才中学的集体备课直奔主题不搞花架子,思想碰撞没有伤面子,真真切切地集思广益,抱团取暖……种种现象,发人深思。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南通教育的成就是从细微之处入手,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就会不期而至。
倘若谈起中国的教育,圈内圈外,众口纷纭,莫衷一是,更多的恐怕是万般无奈在心头。独苗时代,万众聚焦,教育被绑架了,师生被束缚了,学校的功能被异化了,教育乱象也催生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某些家长冠冕堂皇的借口,他们不择手段尽期所能地,前置了孩子下一个学段的学习任务,搞违反季节的种植,功利浮躁地拔苗助长。我曾举一个例子来形容教育众生相:大家在剧院里看演出,本来都能从容惬意地坐着观赏,前排的观众为了离得近些,看得真些,他们站起来,结果,所有的观众都须站着受累,于是互相指责,怨气沸腾,苦不堪言。
“治大国若烹小鲜。” 教育亦当如此。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我们的教育,到底是需要文火慢炖,还是烈火爆炒?如何既考虑眼前的升学又兼顾长远的发展?这个问题,希望南通之行能给我一个清晰的答案。
人生,难得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到离开,我的工作,我的学生,我的家庭,又都成了牵绊。儿子异地上学,父母身体尚健,倒无牵挂。只有妻让我放心不下,她带着两个班的语文课,早晚自习都要披星戴月沐露沾霜。她是思想不突出工作不突出腰间盘突出的人,自有腰疾以来,秋冬伊始,妻就“局部不遂”——腿脚冰凉,我在身边,她能享受到暖意融融的被窝,她说我像大暧炉,我说她是梁(凉)冰冰。我不在家的日子,她须睡前用热水泡脚,用装满红豆的热袋子敷腰,方可度过这个岁末寒冬。有些经历,不论是伤心还是苦痛,都无法回避。放下就是一种修行,人生就是一种磨砺,但愿所有的缺憾都是成全。
我带上几本书,整理好行囊,置一身新装,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些,出门在外,总不能给大彭人民丢脸吧。
信手 胡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