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陈列在博物馆的古铜镜,只给观众展示背面,不给看正面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铜镜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那么这个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铜镜,和我们今天的镜子,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照镜子,便可以为自己“正衣冠”。
古镜在出土后,通常需要一个逼格满满的名字。起名字的规矩,和给帝王上谥号异曲同工。文物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就会被加上什么样的前缀。
因为镜子的前面要照人,所以要被抛光,通常不会留下什么花纹。因此,使镜子拥有辨识度的花纹,都被镌刻在铜镜的背面。专家在为铜镜命名后,也需要让观众接纳这个名字。因此,博物馆在展览铜镜的时候,通常都会把背面展示给观众。
下面我们来从实物出发,来看看古镜命名的那些套路。
龙虎镜这是一面汉代的铜镜。因为背面镌刻有龙虎外形的花纹,因此被命名为龙虎镜。展台和玻璃的距离比较远,所以图片不够清晰。不过,我们想要辨认出花纹,还是不难的。内环有龙虎对峙,外侧的花纹因为受到磨损,已经有些模糊难辨了。
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命名。凭借内侧的花纹,便已经可以被命名为“龙虎镜”了。
四乳禽兽镜这面四乳禽兽镜,是我们今天的铜镜命名“教科书”。
因为内侧花纹中,有着四个乳头状的突起,因此被加上了“四乳”这样的前缀。铜镜的命名原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如果是六个突起,就是“六乳”;如果是七个突起,就是“七乳”。
内侧的禽兽花纹,比上一面铜镜更加清晰可辨。如果仔细观看,就会发现,这两面镜子上,都有着非常相似的龙纹。所以,这面镜子被加上了“禽兽”这个前缀。
这不是骂人,也不是嘲讽,而是命名的规则。将这两个谥号,啊不对,两个前缀合到一起,它就可以被命名为“四乳禽兽镜”。
错金银镶绿松石铜镜这一面铜镜,比其他铜镜更加古老一些,是这篇文章中,当之无愧的“长者”。
它诞生于战国时期。这面镜子是以金银丝和绿松石,镶嵌出云纹图案。因为它的工艺比较特别,所以便以其工艺(错金银),和材料(值钱的绿松石)合并起来,为这面镜子取了名字。这比“九乳云纹镜”的辨识度要高出去很多。
当然,只有它的背面,才能体现出其命名特色来。
长宜子孙连弧纹镜这也是一面东汉时期的古镜。在内侧第一圈的位置,镌刻着“长宜子孙”四个字。但这面铜镜的锈蚀比较严重,单单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很难辨认出这四个字。好在同类的镜子很多,如果能找到保存完好的铜镜,我们就能从最内圈的纹路交界处,找到这四个字。
第二圈的纹路,便是连弧纹。因为是一个弧形联结一个弧形,所以被命名为“连弧”。这种花纹,应该是各种花纹里面,最好辨认的那一种了。
为了增加辨识度,与其他种类的铜镜区分,这款铜镜被命名为“长宜子孙连弧纹镜”。它的命名原理,在它的背面展露无遗。
双凤纹带柄镜这是一款宋代的古镜,它的命名方式,就更加简单粗暴了。
宋元时期,人们对凤鸟花纹爱得不得了。带有凤纹禽鸟画风的铜镜,很快便成为了“爆款”。而带柄的镜子,因为拿起来比较方便,更是广受追捧,成为了“爆款”中的“畅销产品”。如今所出土的宋代古镜,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这种款式的镜子。
这款镜子,便因为其背面带有双凤花纹,而且带柄,便被直接命名为“双凤纹带柄镜”。
童子攀莲镜这款镜子的花纹,描绘了童子在莲花丛中的嬉戏场景。故被命名为“童子攀莲镜”。
直到现在,我们看了那么多款镜子,却只看到了背面那繁复的花纹。你可能会问我,镜子的正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看了正面,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
战国无名铜镜这款镜子,因为外形实在平平无奇,所以专家们乐得省事,直接就在展示牌上写下了“铜镜”两个字。我们所看到的这一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抛光痕迹。所以,我们据此推断,这一面就是正面。
但在地下埋了这么久,本该洁净光亮的铜镜正面,早已变得锈蚀不堪。且不要说“正衣冠”,就算是想照出我们完整的形象,也是万万不能。因为失去了功能,所以古镜的正面,早已提前失去了展示的意义。
被展示正面的镜子,并不仅仅只有那么一面:
博局纹镜博局纹是一种用来赌博的纹路。方形的小块范围中,排列着几个小点点。但我们看到的这一面,其实非常平坦,完全无法辨认出博局纹的痕迹。我们据此推断,展示给我们的,也是正面。
这面镜子的锈蚀程度,比上一面镜子还要严重。如果对古镜缺乏了解的观众,光看正面的话,根本无法理解“博局纹”的外形。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
展示古镜的正面,远不如展示古镜的背面,来得更加直观。至少在看到古镜的背面时,我们能通过其外形,了解到花纹的大致样式,以及其背景文化。当我们熟悉了这些技巧,就能在面对未知文物时,通过其花纹样式,初步推断出其年代与背景。这能迅速帮助我们,熟悉古代文物的知识体系。
(完)
我是渭水徐公,昔日的佛系写作导师,今日的博物馆探险家。如果你也喜欢在博物馆中发现惊喜,欢迎你多来阅读我的文章哦。
(图片来源:山东博物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