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从苏格拉底就开始问起,也没说出个一二三来。他老人家费尽心思,得出了个答案:“要解释什么是美,这个很难。”对,等于没说。
艺术家们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所以他们换了个问题,请问:美是怎么来的?
我不用知道美是什么,只要知道美是怎么来的,那不一样地可以创造美的作品吗?
距离不同,感知美的类型不同:
喜欢摄影的朋友,肯定都拍过花吧?相机距离从1米,到10米,到100米,甚至到1000米,镜头下的美丽是完全不同的,有可能是一朵花,也可能是一整片花海。而如果你有个微距镜头,能拍到花瓣上露珠的倒影,那同样很美。
但你不能说,没有微距镜头时,花瓣上那微观的美丽就不存在,只是你没有欣赏到而已。所以我们说一个东西美,其实都有一个隐藏前提:在目前这个距离下,我可以感知到它的美。
大家认为青花瓷很美,但如果它被烧制成了什么稀奇古怪的形状,或者做一面墙的青花瓷,哪怕花纹再好看,你第一反应也是:这是什么东西?
但正是因为被烧制成了花瓶,这个你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器物,你的第一反应就变成了:哎呀,没想到我家那个破花盆,居然可以是这么好看的东西啊!青花瓷真是了不起。
而如果,让你单纯欣赏一片青花瓷,或一坨青花瓷,你会觉得它好看吗?你看在这个故事中,艺术家就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表现载体,拉近你与艺术品的心理距离,让你觉得它很美。
欧洲的艺术家,曾经办过一个反思战争的展览。最开始呢,主办方将各种战争中血腥场景的布景、尸体和废墟的模型,按照现实世界的逻辑,散落在公园的各个角落,尽可能营造出真实的感觉。希望借此提醒市民,身边看似平静的公园,可能一百年前战火纷飞。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那些血流成河的布景前,很少有人停留。
为什么?因为太真实了,距离你我的生活太近了。也许你刚刚还在公园里遛狗呢,突然置身于这么个残忍场景,瞬间就感到恶心。
一个小便池也是艺术品?为什么啊?
原因如果用一句话解释,那就是:因为杜尚把它放到了展览馆里,所以它就是艺术品。
用审美距离的观念来解释,就是以前的人看到小便池,就是要用这个小便池,所以也只会用日用品的眼光去看,没人在上厕所的时候会去欣赏这个小便池,人们和它的距离不会拉远到艺术的距离。
但是,为什么呢?是谁说生活中的日用品,就不能是艺术品呢?
艺术家认为,人之所以能观察到美,是因为和作品之间保持了适当的距离。而现代艺术家们,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距离,拓展了人类对于艺术的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