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能臣,廉吏典范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家祖上本来是巴郡江州人。东汉末年,董和率领宗族向西迁徙,益州刺史刘璋先后任命他为牛鞞、江原等县的县长、成都县令等职务。蜀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所以社会风气奢侈,从事工商业富豪之家,平时穿着侯爵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办理婚丧之事极度奢侈,甚至消耗掉全部家产。
读《三国志》“以身作则”董和为了扭转这种风气,董和亲自做出简朴的表率,身穿粗布衣服,吃饭以蔬菜为主,为了防止在生活上超越本分的现象发生,他还制定了这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因此他所任职的这些地方,社会风气全都变好了,百姓们对他所定的制度和规定都敬畏不敢违犯。
严法除强,以诚待人
然而成都县中的豪强害怕董和制定的严厉法规,劝刘璋改任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县中吏民几千人扶老携幼请求刘璋让董和留任,刘璋只得让董和继续留任两年。
读《三国志》“以身作则”董和董和任期满后,又被升迁为益州郡太守,他仍然像以前那样清廉简朴。在与少数民族打交道时,特别注重以诚相待,所以南方的少数民族百姓全都爱戴信任他。
勤勉敢谏,家无余财
刘备占领益州后,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一起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进献可行的建议,废止不可行的做法,两人相处的非常愉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读《三国志》“以身作则”董和自从董和当官领取俸禄以来,在边远地区任郡守,在朝廷内处理机要事务,前后长达二十多年,到他死的时候,家里连很少的积蓄都没有。
办事勤勉,直抒己见
后来诸葛亮做蜀汉丞相时,给他的下属们发指示说:“朝廷之所以设置参与处理机要事务的官员,目的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意见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为了不与别人发生小的矛盾,而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那么就会造成大的失误和损失。如果有不同意见,而不同意见又因正确而被采纳,这就像丢掉破旧的鞋子而获得珍珠美玉一样。然而人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很难全部说出来,只有徐元直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毫无顾忌,还有董幼宰在参与政务这七年间,事情如果有我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他就会和我不断探讨,往返达十次之多,来申述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们能够因仰慕徐元直的品质而效法他精神的十分之一,学习董幼宰办事的勤勤恳恳,忠于国家,那么我就可以少犯错误了。”
读《三国志》“以身作则”董和能臣干吏,百官表率
诸葛亮还说:“当初我与崔州平交往,多次听到他对我办事得失的肯定与批评;后来与徐元直交往时,又常常得到他的启发和指教。前与董幼宰共事时,他每次提意见时总是毫无保留;后与胡伟度共事时,他也多次对我进行规劝和阻止。我虽然秉性浅陋愚昧,不能全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我与这四个人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这就足以表明他们对自己直言不讳的做法没有什么犹豫怀疑了。”诸葛亮就是这样的怀念董和,他得到了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认同。
读《三国志》“以身作则”董和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