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人曰人物历史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爱国殉道的真君子,舍身成仁的明白人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爱国殉道的真君子,舍身成仁的明白人

作者: 古今之变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19:17 被阅读75次

    屈原,名平,楚国人,是楚国的王族,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善于治理国家,熟悉外交辞令。对内经常和楚怀王一起谋划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可以很好的应对宾客,应付诸侯,楚怀王十分信任屈原。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爱国殉道的真君子,舍身成仁的明白人

    上官大夫和屈原的官位相等,想和屈原争夺楚怀王的宠信,因此嫉妒屈原的才能。这个时候,楚怀王让屈原修订法令,上官大夫见到了就想来抢夺,屈原还没有修改好,因此坚决不交给他。上官大夫于是就在楚怀王面前进谗言,说大王要屈原修改法令,所有的人都是知道这件事,每完成一条法令的修订颁布之后,屈原就会跟大家夸赞说,这是我修改的法令,除了我屈原之外,没有人有能力做件事情。楚怀王听了之后认为屈原持才傲物,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因此就开始疏远屈原。

    屈原痛心楚王不能听信忠言,被奸邪之徒的谄媚之言所蒙蔽,不能明辨是非,让邪恶的小人诬陷正直的君子,让端正方直的君子不能为朝廷所接纳,因此十分忧愁,就写下了《离骚》。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因此人在遇到困难及其劳苦疲倦的时候,都会叫天,这里才有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说法。人在忧伤和痛苦的时候,都会想到父母,呼唤自己的父母,这是人之本性,也是人之常情。屈原为人正直,竭尽自己的能力来辅助自己的君主,但是却因忠言义行而被奸邪之人离间于君主,可以说遇到了人生极大的困境。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怎么可能没有怨恨呢?因此屈原所做的《离骚》,就是由于自己心里有怨恨无法发泄,才有了这部传世的经典。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爱国殉道的真君子,舍身成仁的明白人

    屈原被罢免远离楚怀王之后,秦国准备进攻齐国,但是此时齐国和楚国已经和亲,互为唇齿,这让秦惠文王十分担心。这个时候他安排张仪假意背叛秦国,带上重金去投靠楚国,张仪先用重金贿赂楚怀王身边的馋臣,而后对楚怀王说秦国十分憎恨齐国,但现在齐国和楚国是姻亲之国,因此,秦国不敢出兵,如果楚国能够和齐国绝交,那么秦国就愿意把商于之地的六百里范围的地方献给楚国。楚怀王贪图秦国的土地,于是便和齐国绝交,并安排楚国使者进入秦国,接受这些土地,张仪诡辩道,我当时与楚王的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楚国使者听后十分愤怒,回到楚国把这件事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知道自己被秦国欺骗了,于是出动军队去攻打秦国,而秦国也发起反击。楚军被秦军在丹,淅之地打败,损失了八万人,将领屈匄也被秦国俘虏了,然后秦国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之地。楚怀王于是出动全国的兵力和秦国决战,在蓝田双方展开了激战。魏国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也发兵进攻楚国,楚国的军队没有办法,只好返回楚国,秦国军队随后追击,楚军又被打的大败。这个时候齐国因为楚国和自己绝交,因此一直嫉恨楚国,因此没有发兵救援楚国,因此楚国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之地和楚国议和。楚怀王说我不需要汉中的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我就心满意足了。张仪欺楚无人,再次携带重金入楚,利用自己的诡辩之术获得了楚怀王的信任,结果张仪平安无事的从楚国离开了。这个时候屈原刚刚出使齐国回来,他向楚怀王建议道“张仪屡次欺楚,为什么不杀了他以树立楚国的威信呢!”楚怀王赶紧安排人追赶,但这个时候张仪已经走远了。后来诸侯联合起来进攻楚国,大败楚军并杀死了楚国的大将唐眜。

    后来秦昭襄王和楚国立有婚约,邀请楚怀王相会。楚怀王不疑有诈,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从来就不讲究什么信义,不可以轻信,您亲自前往风险太大了,为了您的安全,不如不去的好。但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极力劝说,说不能不去,如果不去的话会让秦楚交恶,影响楚国的形象。于是楚怀王就前往秦国,刚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断绝了楚怀王的后路,把他扣留在秦国成为了人质。秦国要求楚国割地,楚怀王大怒,不答应秦王的要求,逃到了赵国要求避难,但是赵国因为楚怀王的反复无常不肯收留他,楚怀王只好又回到秦国,后来楚怀王就死在了秦国,尸体被运回了楚国。

    屈原因为楚怀王的死很是难过,由于是子兰建议楚怀王去秦国的,因此楚国人也都十分怨恨子兰。屈原关心楚国的前途命运,并为此深思熟虑,这在他的每一篇作品中都能得以体现。但是屈原一直被流放在外,始终没有获得返回朝廷的机会。

    屈原说君主无论昏庸还是照明,都需要忠诚的臣子来辅助自己。楚国作为大国屡次被秦国欺骗,核心原因是所谓的忠臣并不忠,所谓的贤臣并不贤,楚怀王在内受郑袖的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相信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所以国土被秦国占据,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这就是楚怀王不能知人善任敬贤礼贤的结果。只有君主贤明,百姓才能获得幸福,如果君主昏庸,那么百姓的幸福就是痴人说梦。子兰听说了屈原的说法后,就和上官大夫一起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于是顷襄王下令将屈原放逐。

    屈原到了江滨,披头散发的在水边行走,由于营养不良,他身形消瘦,面容憔悴。这时一个渔夫认出了屈原,他说这不是三闾大夫吗?您怎么到这里来了?屈原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经典名句。世人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因此我被放逐到这里了。渔夫说圣人是可以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能随着世俗去变化,现在整个世界都浑浊了,您没什么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去饮美酒,而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选择而被君主放逐呢?屈原说我有自己的原则,也有自己的选择,不会让自己收到外界的污染,我始终会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质。说完,屈原写下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伟大的爱国者屈原,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离骚流传于世,让我们认识了那个有血有肉真实的屈原。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爱国殉道的真君子,舍身成仁的明白人

    贾生名叫贾谊,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就以自己的学识而闻名于世。汉文帝征召了贾谊担任博士的职务,每次汉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问题,那些年龄大的博士总是没有什么话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汉文帝十分认可贾谊的能力,所以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贾谊就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西汉从建立到汉文帝年间,天下太平,现在正是修订制度,倡导礼仪,改正历法的最佳时机。文帝在位时很多法律和规定包括诸侯必须到自己的封地去的主意,都是贾谊的主意。鉴于贾谊的非凡才能,汉文帝和大臣们商量准备封贾谊为上卿。而绛侯周勃、 灌婴、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因此汉文帝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随后贾谊一直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后来做了梁王的老师,但梁王由于从马上摔下来去世,作为他的老师,贾谊十分内疚和自责,不久就郁郁而终。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爱国殉道的真君子,舍身成仁的明白人

    不同的朝代,相似的命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屈原和贾谊不知道忠臣要比奸臣更狡诈的道理,只要能达到自己高尚的目的,就算手段卑鄙,被世人所诟弊,也在所不惜。爱国殉道,舍生成仁诚然精神可贵,但存有用之身,行人不屑之举,成不世之功才更加可贵和难得。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爱国殉道的真君子,舍身成仁的明白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pq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