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1、诸侯之师攻险
如上文介绍,一旦联军追杀溃退之中的齐师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此也将反过来在齐国与周边小国之间造成不可弥合的长期裂痕,因此鲁、卫等建议不如放齐师返回,转而攻克齐国西部若干有坚固城防的重镇以缴获储备的物资和俘虏人口:
……鲁、卫请攻险。己卯,荀偃、士匄以中军克京兹。乙酉,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左传.襄公十八年)
可见曾经被鲁国在五年前(前560)乘乱攻取的邿地,已经被齐国在若干次的“侵北鄙”过程中攻取并构筑成为要塞,此再次假晋师之手夺回,这对于鲁国而言是十分实惠的,对于卫国而言也是如此。相比之下一旦长驱直入齐境与齐师冒险进行野战,则齐人将享有内线作战之优势,到时候代价可能会更大。
如图,诸侯除了攻克京兹、邿等齐国西部重镇外,济水以西许多齐国传统意义上的城邑都陆续落入晋、卫之手。例如历史上齐桓公曾经用于安置邢国的夷仪,一度属卫后又被齐占领,此后长期成为晋国领土,大概就在“平阴之役”期间。
2、围攻齐都、劫掠东境
诸侯围攻西部诸城的战役进行了一个月,到了十二月初戊戌日,联军就转战齐国都城临淄,并对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和破坏: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范鞅门于雍门……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东郭、北郭。范鞅门于扬门。州绰门于东闾……(左传.襄公十八年)
本来就成了惊弓之鸟的齐灵公混乱之中以为临淄即将陷落,企图出走到东面原属莱国的邮棠,幸亏被世子光等制止。完成围攻之后的联军没有恋战,进而对齐国境内东到潍水,南到沂水的广大区域进行了大面积的劫掠,缴获物资和人口等(如上图红色箭头方向)。这场大扫荡直到来年开春才结束,满载而归的诸侯之师向西重新集结于济水北岸的督扬,并举行了盟誓,强调了所谓“大毋侵小”的原则。
“平阴之役”整体历时一个季度,从襄公十八年冬天进行至襄公十九年春天,虽然没能发生规模宏大而激烈的野战,但是仍攻克了齐国西部多个重镇,并给齐国腹地造成广泛的破坏和巨大的财产、人力损失。不过联军注重实惠,暂时没能彻底降服齐国,此仍然有待于未来齐国内政发生一系列后续剧变。
3、楚师伐郑救齐
齐国遭到晋国为首的诸侯围攻,一旦战败将使楚国永久丧失东方能够牵制晋国的重要盟友,因此楚康王敦促令尹子庚利用郑国“穆族”内部的分歧伐郑,希望能够扳回一局或者至少迫使诸侯回援郑国。
楚令尹公子午对北方诸侯的团结局面心知肚明,但又不愿为此与年轻的楚康王形成矛盾,仅希望以试探性的攻击作为对诸侯伐齐的回应,但强调不应该抱有太大希望:
……子庚……稽首而对曰:“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左传.襄公十八年)
实践证明,所谓郑冢宰子孔与罕、驷之间的矛盾确实存在,但由于“穆族”各分支之间的制衡仍在,矛盾还不足以到了要立刻爆发的关口,因此楚师虽然能够长驱直入郑都城下,并侵袭了郑国境内,但并没有取得值得一提的战果:
……楚师伐郑,次于鱼陵……蔿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费滑、胥靡、献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郑东北,至于虫牢而反。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如图可见楚师此次主帅为令尹子庚,帅中军在郑都城下等待传说中与子孔合作攻取郑国的机会;右师留在途中占据了原属于郑的颖水北岸并且修筑了上棘城作为威胁(左侧细箭头);司马蒍子冯与申公子格帅左师劫掠了黄河以南的郑国境内各地(中间细箭头),结果由于郑诸卿“完守入保”,根本没有能够发生交战。
由于天气寒冷,楚师在返回途中还遭受到了冻雨,造成随军徒役的大量死伤和流亡,此不啻于遭到了一场败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