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无趣的人,喜欢的东西都很老派,遣词造句也很没有温度,不够活泼。总是固定在那一两家餐厅吃饭,吃到厌倦也不会考虑开发新的地点。不热衷于追赶潮流热搜。看着那些所谓热点,痛点,脑袋里会浮出袁隆平院士说的“把你们喂的太饱了”之类的念头。总之,太过负面,太过冷峻,不太好。
于是我尝试改变自己的这种思维模式,想着刻意的去发现事物的“美好”,比如去看一些“艺术”;尝试去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不过收效甚微,还不如看DYS 获得的内心舒展来的直接。我总是很无趣的又把眼光切到“底色悲凉”的频道上去。
我想一定是我有问题,内心太过黑暗,怎么就不能看到阳光呢?鲁迅说要“自我解剖”,看来我就很需要好好解剖一下自己。
太过固执的壁垒 阻碍了思维的多元化。
偶然看到“易时间”对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访谈。很亲切,很轻松,也很现代感,完全没有得道高僧的疏离感。
宗萨钦哲仁波切算是出生名门正统,理应完全传承佛法正统的他,却活出了另类的佛法人生。弘法,拍电影,著书,交女朋友,做一些另类的举动,啥也不耽误。他承认有些另类的行为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做的,但这就是一种尝试和体验。好的,坏的,都是一种经验。他是活佛,但他首先是人,怎么可以墨守成规,不多做一些体验呢。
我很讶异,这是我第一次结缘宗萨钦哲仁波切。我一直以为,以他们这样的身份应该是一种榜样与标准,应该跟离经叛道没有关系。然而是我“小”了。我所设定的固有的狭隘的思维壁垒蒙蔽了自己,也束缚了自己。哪里有这些“美”或“不美”;“好”或“不好”的标准,一切皆是“玩耍”。学会跟身边的一切玩耍,又不被玩具控制,这是修行。
突然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用玩耍的态度去跟这个世界好好相处,不要被玩具控制了自己。
订了仁波切的“八万四千问”在途,好好解一下心中的困顿。电影也打算晚上看起来,嘿玛嘿玛有周迅和梁朝伟,很符合这类艺术气息的演员,要看一下。
虽然晚了,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对于一切不足或不满的事,现在开始做起来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