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佛:见不审也,从人弗声。弗有不正而使其正义,人弗结合,表示佛是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读作fú。
佛最早见于《诗经·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郑笺》:“佛,辅也。”《毛传》:“佛,大也。”
佛本义为看不清楚,经常和“仿”结合为“仿佛”。如扬雄《甘泉赋》:“仿佛其若梦。”
佛也指捩(liè),扭转的意思,如《礼·曲礼》:“献鸟者,佛其首,畜鸟则勿佛。”
佛也指逆,如《礼·学记》:“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佛也通拂,如扬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
佛也通勃,如《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佛”又读作fó,是译音用字,是梵语佛陀的省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徒对修行成功者的称呼。
大月氏使者尹存,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口授博士弟子秦景《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
当时信众较少,有一天,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於朝。辞赋家傅毅以佛对曰:“天竺国有佛,即神也。”帝遣中郞蔡愔(yīn)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二十四章,释迦立像,并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明帝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
古本《列子·周穆王篇》有云:“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无西方圣人名佛之说。
《列子·仲尼》篇记载: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弗知 ,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
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智勇也 ,圣则丘弗知。”
“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者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闲,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 。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
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这里的商太宰就是宋国的太宰,孔子说的西方圣人到底是谁?不得而知,有人认为就是释迦摩尼。
佛又可以引申为慈悲等义。如:佛心、佛行。
肸:音xī,散布、传播的意思,如“芬腹肸肸”,一般用于人名。如羊舌肸,春秋时晋国大夫叔向。
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磷:损伤。
涅:黑土在水中也。从水,从土,曰声。涅的原义指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可用作颜料染衣服。如《淮南子·俶真》:“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
涅也指黑泥,如《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也指一种药,《山海经》:“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涅石。”
涅也可以作动词,指染黑。
涅槃是指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也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晋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
佛教认为:涅槃后会进入没有痛苦、烦忧的理想境地,那是一个没有得失,没有烦恼和欲望的美好世界,是佛弟子穷尽一生所修的圆满的乐土,
缁:音zī,黑色。
匏瓜:在古文中,匏(páo)瓜常指所有的葫芦,有长形、圆形、扁圆形及亚腰形等四种形状;但现在一般特指果形如梨形的葫芦变种,味苦不能吃。
由于成熟的匏瓜果实对半剖开后可以做水瓢使用,所以很多地区专门种植匏瓜做水瓢,也叫它“瓢葫芦”。
在《诗经》中,葫芦有多种叫法,《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
《毛诗陆疏广要》则认为,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叫“瓠(hù)”,苦者叫“匏”。
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王安石《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匏瓜也喻男子独处无偶。如《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匏瓜不是胡瓜,胡瓜即黄瓜,由张骞从西域引进,故称胡瓜。
全文理解为:
佛肸召孔子去辅佐他,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自作孽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
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过,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本文描述了一个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孔子,尽管子路提出抗议,孔子依然能用“坚者,磨而不磷,白者,涅而不缁”来自圆其说。
历史记载,孔子一行到了黄河边上,准备渡河进入中牟时,听到了佛肸的恶行后,中止了计划。
宇宙的起源
公元前五世纪,在中国、西方、以色列、印度等国家,几乎同时出现了几个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哲学家,这种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哲学家们几乎同时解答了人类的终极难题:宇宙的起源、人类的来源、人类如何摆脱苦难等。
第一个回答这些问题的人是释迦摩尼,释迦摩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曾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
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诃波阇(dū)波提抚养成人。
释迦牟尼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开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跟随“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后到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中单独修苦行6年。
释迦摩尼认为“苦行非道”,达不到解脱的道路,转而到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最后达到觉悟。时年35岁。
觉悟后,他先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向其侍从阿若骄陈如等5人说法,此后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进行传教,并组成传教的僧团,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释迦摩尼弟子很多,传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逝世。
佛教不承认有一个万事万物的至高主宰和创造者,我们的宇宙也不是上帝或者佛菩萨创造的,而是由众生的共业所生。我们的命运也不是佛菩萨或者神可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所决定的。
佛法中谈到的鬼神,只是借用了神这个字,指比较有福报的天道或鬼道众生。佛教并不是否认“神”的存在,而是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主宰宇宙与人生的“神明”。
鬼神或属于饿鬼道,或属于天道,是具有一定的福德、神通的众生。天人或神明,与人一样,都是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受业力支配,一旦福报享尽,仍会堕落受苦。所以佛教是“无神论”。
至于佛菩萨,也不是普通人理解中的神,而是已经觉悟或追求觉悟的人。
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消散而灭,人们的命运由自己所造的业力推动,不仰赖于外在的神明。
佛陀是彻底圆满觉悟的觉者,而非万能的神。佛是彻底圆满觉悟的人,无所不知,但并非无所不能。
佛把自己修行成佛的道路昭示出来,让众生可以效学,从而获得解脱。佛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他只是觉悟了宇宙的真理,并把它指示给世人,只要肯依照同样的路前行,人人都能觉悟、成佛。
道教是“有神论”,但被尊为道教之祖的老子却是个“无神论”者。
老子曾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意思就是: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宇宙的起源,这和科学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是一致的。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认为:天地是由盘古创造的,盘古是中国神话众多创世神中唯一因创世而致身死的。
有人认为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源于古人的“葫芦崇拜”。盘古和“瓠”谐音,中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崇拜葫芦,并有相关神话流传。
葫芦单体可装茶、装酒、装药,剖开叫瓢,可舀取水、浆。在食不裹腹的上古时代,老祖先们面对鲜美异常,还能盛物的葫芦时,该会怎样的欣喜若狂。
大约在仰韶文化陶容器之前的葫芦容器时期,古人崇拜葫芦,并以之为图腾,深信是葫芦孕育了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