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联盟想法读书
17岁男孩跳桥身亡:不会经营亲子关系有多可怕!2个步骤帮你搞定

17岁男孩跳桥身亡:不会经营亲子关系有多可怕!2个步骤帮你搞定

作者: 职心眼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09:05 被阅读21次

文 / 董小琳

你大概听说了,4月17日晚上,在上海卢浦大桥,上演了一幕悲剧。

从一辆停在路中的轿车里,突然冲一个男孩,纵身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随后追赶的妈妈,因为没有抓住男孩,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失去挚爱的痛彻心扉。

一位母亲,从十月怀胎开始,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育到17岁。从开车接送上学的细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对孩子很上心”的家长。至于路上,她是在教育孩子也好,谩骂也罢,无非都是想要——“儿子好”。

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从婴儿的牙牙学语,一路走到今天,同样是披荆斩棘,经历了各种成长的阵痛与挣扎。而这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让自己顺利成人,健康地活着。

两个人都没有“轻生”的想法。

可为什么,悲剧会在淬不及防的情况下,发生了呢?

一、微妙的母子关系

生物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共生”。指的是不同生物个体之间,共同适应复杂环境的生存状态。如果你看过《海底总动员》的话,小丑鱼生活在海葵中的状态,就是一种“共生”。二者互相利用,把对方作为自己的保护伞,从而避免被天敌捕食。

同样的,雌性动物与体内胚胎,也是一种“共生”。这种关系会一直持续到幼崽的出生。

但是,到了人类这里,就不一样了。

我们都知道,小马生下来一般30分钟,最多一小时就能站起来了。再抖动几下身体,就能满地走了。

而人类的孩子,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生存的“十八般武艺”,必须一样一样地从头学。如果离开家人的照料,根本活不下去。

因此,孩子与妈妈的共生关系,将一直延续到“能独立生存”为止。

这就引发了“生存共生”的一个副产品——心理共生。

母亲与孩子在心理上,同样无法分离。那个程度,甚至超过了热恋中的男女朋友。

“他今天过得好不好?”“吃的饱不饱?”“有没有被欺负?”“有没有穿秋裤?”

说白了就是:有操不完的心。

那我们不妨再通过男孩的眼睛,看看和母亲的这种 “共生”。

小时候,最不愿意离开的,就是妈妈。这里可以参见,幼儿园门前的各种——“我不让你走”!

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别觉醒代替了对母亲的依赖。男孩会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父亲身上,而与母亲保持距离。

这个过程,和男女朋友分手很像,但没有那么明显。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发生了。

然而,这个过程也十分关键。

处理“分手”的方式方法,将直接决定母子关系的未来。

所以,刚才我们讲的悲剧,就是由一场失败的“分手”引起的。

那么,作为“被分手”的母亲,该如何“和平”解决这场必经的冲突呢?

二、驾驭性格,知己知彼,掌控自己的人生

网上有很多关于#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 的评论。

有人说罪魁祸首是家长不会控制情绪,有人说是现代孩子太玻璃心。

实际上,所有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关系”二字。

如果,母亲懂得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的转变;如果,孩子明白自己只是与身边人的 “关系”出现了问题,并不老师、同学、妈妈都在嫌弃自己的话。悲剧,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将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呢?

在习惯、幸福研究专家,格雷琴·鲁宾的《掌控关系》一书中,有一个观点触动了我:

有一些人之所以成为最幸福、最健康也最有作为的人,往往并非因为其性格完美无缺。相反,是由于他们找到了能够驾驭自己性格的方法,从而克服自身弱点,建立起完全适合他们自己的人生。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学会辨识自己以及他人的性格,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尽力去克服彼此性格上的弱点,从而成为“最幸福”的那些人。

1、4种性格类型

关于性格分类,相信你已经听过、看过、测过不止一种了。

却经常会出现一种错觉:每个选项看起来都像我,到底该选哪一个呢?

或者:在最后得到结果时,看哪段描述都像是在说自己。

那情景,就像哈利波特带着分院帽:

“很困难,非常困难。有足够的勇气,心地也不坏,还很有才华……没错,和一股想急于证明自己的欲望。我该把你分到哪儿呢?”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性格测试的看法,仅仅停留在“玩一玩”的层次上。(有那功夫,还不如出门踏踏青去呢……)

但是,今天我要跟你说的性格分类,不一样。

格雷琴在《掌控关系》中,根据人们对“外设预期”和“内设预期”的不同态度,将性格分为了4个类型。分别是:支持者、怀疑者、守义者和叛逆者

看到这你是不是有点迷糊?

别着急,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谓“外设预期”和“内设预期”,说白了,就是别人要你做的事和你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领导安排的任务,是外设预期。你在新年给自己立的“减肥”flag,是内设预期。

支持者——无论是外设还是内设,一概接受。

怀疑者——质疑所有任务。只有当确信一项工作合乎情理时,才会付诸行动。所以,他们实际上只接受内设预期。

守义者——外设预期永远比内设预期重要。

叛逆者——抵制一切预期。

2、如何知己知彼

在《掌控关系》里,有一套测试你属于哪一种人的题目。

但是,如果你确定自己是哪一种,就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无视随后的测试结果。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测试

好吧,你可能发现了,测试是英语的(毕竟作者是美国人嘛)。

即使你用了网页翻译软件,体验也不会太好。

所以,我再给你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回答下面两道问题:

你完成过类似“新年计划”、“365打卡”(没有绩效指标,与金钱不挂钩)的任务吗?

老板、伴侣、父母……等人交待给你的事情,你会第一时间完成吗?

第二步,把你的答案与上面图中的“接受/抵制外设预期”“接受/抵制内设预期”对应起来。

比如说,我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是”和“否”。于是,我的性格类型就是“怀疑者”。

这两道题,不仅可以问自己,还能拿来给身边的人做测试,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3、得到的结果,怎么用?

与其他性格测试不同,这套性格分类最吸引我的,是它并没有大包大揽地“什么都分析”。

而仅针对——

我们为什么做

我们为什么不做

这个人性中狭窄,却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给予正确的解决方法。

它给出的,是隐藏在我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所谓“擒贼擒王”,要解决问题,还要从问题的本质入手。

拿到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类型,就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那第二步呢?自然是要从类型出发,改善性格弱点,搭建彼此之间完美的关系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何让对方帮助自己换灯泡?

支持者:主动换好。

怀疑者:我们为什么需要换灯泡?

守义者:只要你开口,他就会配合。

叛逆者:还是你自己来吧。

于是,我们不妨假设在“上海卢浦大桥”事件中,母亲是一位守义者,儿子是一位怀疑者。

(在作者的抽样调查中,这两种人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0%和24%。高于19%的支持者和17%的叛逆者。)

守义者要时时刻刻满足他人的要求,也就承受着高于其他人的压力。因此,很容易由于过度劳累而身心俱疲,彻底崩溃。

如果母亲了解守义者的这些特征,也许会及时提醒自己:放学时,老师要我好好管教孩子。可没准,孩子还有一肚子委屈,我并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而在怀疑者眼里,没有理由的要求,就是可以忽略和拒绝的,不管对方是谁。同时,由于他自己心里有数,所以对别人的提问,往往也拒绝回答。

那么,从这个角度理解儿子,母亲可能就会先解释自己的做法:我之所以会问你今天学校的事情,是因为我想了解更多的细节。毕竟老师找到我了,作为母亲,我觉得有必要和你一起解决这件事情。

谈话,就这样继续下去……

妈妈不会激动到当街停车,情绪崩溃;儿子也不会选择结束生命。

好了,关于这场令人心痛的悲剧,我想就说到这里吧。

愿我们都能顺利找到克服自己性格弱点的方法,对自己有更多“因为了解”而产生的同情;对他人能抱有更宽容的态度。用对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说服沟通,达成和谐的完美关系。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

—END—

我是董小琳,用心写文的80后宝妈。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你相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岁男孩跳桥身亡:不会经营亲子关系有多可怕!2个步骤帮你搞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dc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