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读记:第一周《兄弟》
十四岁的李光头将头伸进公厕的粪坑里,忍受着身边蠕动的蛆和阵阵恶臭,偷看挡板另一边女人的屁股。这是小说的开头,令人瞠目结舌而又胆战心惊。接下来的六百多页叙述了继兄弟宋刚和李光头的故事,时间跨度达四十多年,文革和现在两个时代,文笔辛辣,粗鄙下流。
“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十年浓缩了四百年的动荡不安,兄弟二人的性格偏向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时局中此起彼伏。宋刚文雅,害羞,倔强,书生气十足;李光头粗俗,狡猾,暴躁,不吃一点亏。在第一个时代,宋刚的忠厚为他赢得了爱情和事业,李光头变成了“李破烂”;而在第二个时代,李光头的敢闯敢拼让他收敛了财富,成为“我们刘镇的GDP”,宋刚则被迫下岗,疾病缠身。可是同样在第一个时代,宋刚偷偷把妻子给自己做的午饭带给破烂堆里的李光头,在第二个时代,李光头骂走投无路找上门的宋刚“你他妈的终于来看我了”,他们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亲,因为他们依偎着扶持着战战兢兢地走过爸爸被打死,爷爷妈妈病死的可怖岁月。
小说要描写的是一段悲怆的历史,可目光始终聚光灯般聚焦在几个人物身上,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小镇。余华用嬉哈的笔调冲淡了故事本身蕴含的悲伤,可是移开目光后会感到一种愈发深刻的寒冷,后来才知道这种手法叫做冷幽默。“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砸碎给你看。”书里象征美好的人,宋刚卧轨自杀,林红变成“林姐”,讽刺的是似乎李光头从来都没有变。作为小说的第一主角,故事从他怀念宋刚开始,从他要带宋刚的骨灰去太空结束,中间的四十年跌宕起伏,恍然如梦,如《夏洛特烦恼》一样,经历了极度的贫穷和极度的富裕,李光头最终无欲无求,他野蛮的心经过宋刚四十年温雅的浸润,终于在读到宋刚遗书的一刻变得痛苦而柔软:
“李光头,你以前对我说过: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看法。
余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三个典型的圆形人物,少了谁都不够造成拨动心弦的同情。宋刚是正直的代表人物了,他有着父亲一样强健的身体和行的正坐的直的性格,还有着对兄弟对妻子深沉的爱,这样一个人,最后被逼得卧轨自杀,归根究底是庞大复杂的社会推动的,也可以说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必然牺牲。宋刚的死是小说最核心的悲剧,也成就了小说文学上的高度。
(兄弟,余华,作家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