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起好友lemon姑娘。大二那会我正忙自己的财经社团时,她在微信上向我打听证券从业资格证来。我好生疑惑,问学会计的她为何想考这个证书。小半会儿,几个弹框跳出:
“我想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了。”
“多一个证书,多一项技能,多一种可能嘛”
“我不想落单,别人都考,我没有这个很吃亏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心中的胜负欲一下子涌上来。她说的真对呀,每一个字都戳入心坎。于是,我也火急火燎地去报名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可是,在备考的过程中,一方面,觉得考试的内容多而杂乱,又占用了我学习专业课和业余社团活动时间;另一方面,觉得其他专业的同学也争相报考,多少含金量有些打折扣,于是就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个考试上面。
结果最终的成绩出来让我傻了眼,大学的第一次两个不及格,还是差一两分的那种。再看lemon姑娘晒的成绩单,赫然的高分有些刺痛我的心。
回望那个时候的我,其实真的不怪考证本身,考试难度本身,而是要责怪那个时候太轻视考试的我。自己没有努力,自己没有好友付出的多。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清醒又迷茫着。迷茫是不知所措,该不该的迷茫。我该不该考证?我该不该参加某个活动?清醒是深思熟虑,要去做的清醒。即使再没有人盯着我们学习,再没有人逼着我们考证,我们也要去做。
于是,当大人们在不清楚证书的实际应用价值让我们考证,以此增加技能时,当前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某些证书可以镀金时,我们可以拒绝,可以采纳。但,这绝不是逼迫我们必须去做的理由。因为,当我们经过衡量与思考,打开考试的报名页面,填入个人信息,点提交的那一刻,只剩下孤军奋战,为考试而“一往无前”的我们。
饭局快结束时,叔叔对自己的提问作了一些解答,感触最深,最想分享的一句话确是:“用时间换空间,你们能做的就是抓住时间,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整体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在专业方面多加用功。”与其说这是一种建议,鼓励,不如说是一种警醒。资格证书不等于能力证书,考试证书不等于综合素质证书。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有针对性的参加各种比赛与技能,再“忙里偷闲”地考上几个重要的资格证书或者兴趣证书,这样当我们找工作时,更能多一份底气与信心。
回顾在准备各种考证考试的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难忘。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磨砺,让我们遇到困难时,不用纠结于一点止步不前,而是像倒金字塔层层筛选,调整心态在过程中成长。若干年后,假如我们还能够想起那段学习与备考证书的时光,我们会发现收获的远大于通过考试或者一纸证书,而是宝贵的有关于磨砺,视野与格局的无形财富。

如果想看考证经验的,可以点赞留言鸭~
可以和你们分享教师资格,普通话,钢琴,财经证书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