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曾说: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的疼痛。
疼痛如寒风,在人生森林里窜来窜去,人生被疼痛缠绕又在疼痛中穿行,疼痛往往突然袭击,让人措手不及。一旦遭遇疼痛,无论是痛苦万分大声叫喊,咬牙强忍保持平静都是人生的表情。种种外在,忍受或释放,依然是消除不了骨子里的痛感。
中医说,身体之痛源自不通,若能通,则不痛。那么心的感受又是怎样呢,让我们看看在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是如何解读的吧。
一、幸福和痛苦的关系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欲望。欲望越多就越痛苦。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只有痛苦是真实的。
1. 调整看待自己的态度
人要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概脉络,并且有大概的发展计划。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需要扮演什么角色,以及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既要低头认真工作,也要偶尔抬起头看看远方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步伐朝着目标方向直线前进。
正确对待自己的另一方法是,活在当下。我们应该忘掉过去、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让这三者达到平衡,互不干扰。活在过去的失败中,人会无法体验现在的快乐。过于担心将来可能发生的祸患,等于提前兑现人生的痛苦。
2. 调整看待他人的态度
人生在世,永远需要和别人合作或者打交道。与人相处要掌握两个能力:一个是“预见能力”,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另一个是“宽恕能力”,它能避免我们受到人群中是是非非的困扰。中国有句俗语:“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容许别人有他们自己的个性。我们既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个性、也不谴责别人的个性与我的不一样。这就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二、财富越多痛苦越多,智慧越多幸福感越多
在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要有一个理智的限度。财富欲望能否得到满足,不是由财富的绝对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相对数量决定的;财富就像咸咸的海水:人喝海水越多,就会越感到口渴。
人都是有欲望的物种,满足欲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有了财富、地位、名誉,才可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欲望无止境,对财富的追求也就无止境。而承担巨大的财富,却不会理智利用财富的人,往往就会被财富所坑害。
对穷人来说,恰当地追求财富也是无可厚非的。叔本华建议人们应该把现有的财富,看做是抵御未来发生不测事件的城墙。如果花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总有遇到重大挫折、无法应对的情况。缺钱的痛苦,比钱多的痛苦,是更加真切的。叔本华建议,人至少要把赚来的钱的八分之一存起来,应对未来的需要。
对于富人,想从财富中获得幸福,要具有“高级精神禀赋”。富人要知道怎样利用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用来个人享受和消费。富人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是财富,而是用财富可以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情,能创造出对于全社会都有意义的更大财富。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他就是具有了“高级精神禀赋”的富人。
三、享受孤独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而且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一个社交聚会的人越多,那聚会的本质就会变得越平庸。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不热爱独处的人,也就是不热爱自由的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的个性、才气、好恶能够无拘无束地抒发,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这种体验才是真正的快乐。放弃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祥。
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可以是推动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人的一生,幸与不幸,一念之间;痛与不痛,一念之间。心安即归处,遇见即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