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九年了,遇到的特殊孩子比起普通教师来说并不算多,细数这些年遇见的自闭症孩子,我发现他们的存在像是“星星在闪光”,这光点亮了校园,也温暖了我。在和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宽容了,是他们让我接受了人类生命的多样性,也让我明白任何一个行为都是因环境产生的,当遇到异常现象时,不是急着去评判而是去冷静下来客观分析。
毅,是我接触的第一个自闭症孩子,记得她刚入学时与任何人都不交流,班级有调皮的孩子碰到她的东西,她就尖叫、捶打自己,如果班级学生吵闹,环境嘈杂,她也会双手捂着自己的耳朵,紧张地把头埋在胳膊肘间、揪着自己的头发痛哭,直到这种噪音消失。如果在人多的公众场合,她会紧张地随地小便……后来,通过引导教育、以及长期的环境“改造”,她的这些行为渐渐消失了,现在能够和同学对话、分享。看到她的变化我感慨万千,本以为她会永远“守”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最终她走出来了,这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做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
易,是我带第二个班级接触的一个自闭症孩子,高高大大的个子、白白净净的面容,他转来的时候已经十三岁,是一个高功能自闭症孩子,除了会背诵一些古诗,我几乎没有听到过他说其它的话。见到他时,你总会看到他拇指和食指在捻一片带梗的树叶,树叶在他手中不停地转动,看着看着就会让人沉浸到一个绿色的“旋转世界”中。记得有一段时间他吃槟榔上瘾,总是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槟榔的踪迹,见到就吃,也不管是谁的,如果被“抓”到,不给他吃他就开始发脾气,大哭、大叫、躺在地上不起来,他那么高的个子学校机会没人搞得定他,后来放假了,一个暑假上来这种行为就消失不见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是刻板的,但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时候会随着时间变化。
轩,长得和正常孩子并无两样,只是似乎眼神总是投向右上方45°的天空,他的情绪很不稳定,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下我会经常看到他哭,有时候哭着咬自己、有时候哭着跳动、有时候则是哭着跑,哭的声音很大,撕心裂肺,听着让人心疼,但是我很无助,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这种情况大多是发生在教学活动时,通常是环境不太安静的时候,但有时候似乎又不全是,大概他是对环境过于敏感,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却又无法表达。
宇,一个对颜色很敏感的孩子,见到我总是指着我的衣服说“绿色”、“蓝色、红色”,有时候上着课,他会在看到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走过来指着同学的衣服说衣服的颜色,他的语言总是2-3个音节,短促而有力,仿佛在引导身边的人去关注这个多彩的世界一般。
浩,像是易的缩小版,比易的程度稍微轻一点,因早期康复做的及时认知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好,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对电梯特别迷恋。听他奶奶讲,他在家可以不厌其烦地坐电梯上上下下几个小时,大概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前庭的刺激吧。在学校也是一样,一下课就跑到电梯便按电梯,见到老师就说“电梯”,还经常到各个办公室拿老师的电梯钥匙,这个习惯似乎一直未改,老师们也似乎接纳了他这个“爱好”,会尝试以此为话题跟他展开“天马行空”的对话。
晨,长得很清秀,只是不与人交流,对音响设备特别感兴趣。最近在课堂上经常大笑,或者把椅子三条腿悬空一条腿着地地坐着,说不清是好玩还是他需要这种特别的感觉刺激。他的智商相对较高,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都能够轻松掌握,但只是机械地掌握,真正在生活中应用还是有难度的。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有一次在才艺展示中他连续唱了好几首带很多生僻字的歌,虽然可能旋律不对,但他很享受,并且一个词也没有错,在场的教师无不赞叹他超常的表现。
学校中还有许多和他们一样的自闭症儿童,他们大多都存在情绪行为障碍,遇到问题他们不会像常人一样以正常的情绪表现出来,而是会大哭、尖叫、掐自己、撞墙等。但他们通常也是很“乖”的,如果不是因为适应不了环境不会轻易发脾气,所以做好前期控制就会避免他们的“爆发”,但因他们特别敏感,做好前期控制也颇具挑战。
每个人都是一颗星,只是闪耀的方式不同,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发光,点亮了银河,温暖了你我。今天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与其说“关注”我更想提“忽视”,对自闭症群体关注,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忽视,不投去异样的眼光就是平等对待、善意接纳最好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