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这个话题,源于我开设的关于职业规划的课程,职场中人,均难以避免和上司打交道,上司甚至成为职场经历中打交道最多的人之一。
最早接触到管理上司的观点,来源于德鲁克的有关书籍,有这样一句话,记忆尤深:上司对于经理人的业绩和能否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其重要性无人能及。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谈谈自己对如何管理上司的看法。
(一)了解上司的工作风格,用适合的方式与上司沟通交流。
上司也是人,有优势也有劣势,有作为个体的心智模式和行为风格。作为一名职场人,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上司。当前比较广泛采用的关于领导行为风格理论为DIsc,展示了四个基本风格,分别是支配型/老板型(D)、影响型/互动型(I)、稳健型/支持型(S)和谨慎型/修正型(C)。
支配/老板型的人雷厉风行、语速快、行动快、高标准、结果导向,对慢半拍的人极没耐性。他们有很清晰的战略意图和方向感,目标性强,喜欢直截了当。与这样的上司共事,压力较大,需要培养迅速的行动力,汇报工作宜直言结果、简明扼要。
影响/互动型的人出口成章、说话有煽动性、影响力,喜欢用故事和渲染的方式与环境互动。他们喜欢并善于表达,但落地能力和倾听能力可能较弱。作为下属,需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并及时做好记录,汇报工作时要备上书面的材料给上司确认,帮其落地执行想法。
稳健/支持型的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说话做事先铺垫,尝试与环境和谐共处。他们有很强的亲和力, 但可能缺乏管理能力,与这样的上司共事,下属容易被呵护得骄纵和散漫。作为下属,需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并给自己树立高标准,协助上司做好团队业绩。
谨慎/修正型的人总是在思考,逻辑精准的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喜欢用批评性的眼光看事物。他们过于讲求精确,容易钻到细节中,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意见。与这样的上司共事,需要培养全面思考和搜集数据的习惯,汇报工作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且证据和结论之间要有逻辑关系,用结构化来表达出来。
上述四种情况,是比较极端的四个维度,一般用倾向性来描述,现实中,同一个领导可能四种情况都会出现,不同情境性中,每一种倾向性的程度不同。不管怎么说,高标准要求自己,准备数据充分的书面材料,简明扼要地向领导汇报工作,是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利用好上司的优势、资源,把上司视为自己的职业导师。
导师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同,在职场中,最容易获取的资源,应属上司的资源。处在不同位置的人,所能获取的资源和资源层级不同,大多时候,员工需要提升的资源层次再往上走一层即可,因此,用好上司的资源也攸关重要。
除非有严重的缺陷,但凡正常职场上的人,一般都不会拒绝他人、包括下属的善意,大多上司都会认为,下属的成长有利于团队的业绩。作为下属,完全可以、也有必要鉴别上司的优势和资源,并将其用好。看见上司的优点,视上司为自己的导师,可以直接表达出来:“我非常尊重您的见识和决策,工作中,我需要向您学习和请教,您愿意每个月抽出一点时间和我交流,帮我提一些发展建议吗?”
知恩图报甚重要,师徒关系也不应该只有导师一方付出,除了感谢之外,下属也要想想,工自己能为导师提供什么个人帮助,关注其想要的东西,努力想办法为他排忧解难。
导师的关系,还可以促进下属与上司的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可以让上司认为下属有用,非正式交流,会使上司将下属视为自己人,不仅有用,还好用。
(三)帮助上司成事,有效工作并尽可能取得好成绩。
帮助上司成事,是作为职场人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上司的工作成效,需要下属分担。如果下属工作做不好,也必然会影响到上司的业绩。
梁宁在《增长思维》中,提到一句:老板最感激的,是为他的关键决定作出完美铺垫的员工。这句话适用于职场的任何上下级关系中,上司使用下属,绝不仅仅局限于下属的能力或勤奋,而是取决于怎么用能达到他做需要的目的。 有效工作的前提,是理解上司的决策,舍身处地站在上司的角度上完成工作,将工作做好。
平时,在给面试客户做指导的时候,我会教他们,如果遇到该岗位的职业上司面试,尽可能呈现出能帮助其成事的特质,上司要的,一定是能够帮他成事的下属。那么,面试过程中如何来体现呢?一、绝不诋毁自己过去的上司,工作可靠度高的应聘者,可以在表达中强调自己的靠谱;二、主动询问面试官,对该岗位的胜任要求,嫁接自己过往具备该能力的成功事件来描述;第三、不卑不亢,正面直视面试官,用正向积极的语言回答问题,如果遇到不懂的,真诚说出自己的情况并表示感谢和请教之意。
靠谱、积极、真诚是每一个上司都希望下属能够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最容易帮上司成事的职业素养。
(四)给上司安全感和掌控感,主动补位,勤汇报、及时反馈。
每个人都需安全感和掌控感,上司也不例外。在职场中,层级越高,承担的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每个管理者都是半个创业者,在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任务和信息的最终承受者,无论下属做得好或者差,都得承受权责环节中结果。
百密也会有一疏,上司的决策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或者难以完全下沉。作为下属,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主动帮助上司补位,解放上司的时间和精力,让上司做所在层级的更重要的事。
记得我自己作为员工的时候,比较擅长帮上司补位,一直是上司很信赖的下属。但也有过一次,被上司责骂得很凶,究其原因,是自作主张,没有及时汇报和反馈。从那以后,开始意识到,汇报和反馈对上司的重要性。
但真正产生质的认知,是自己成为一名管理者以后,发生在自己和下属之间的bug。 作为管理者,最恼火的事情,要么是下属没有汇报自作主张,包不住事情了还要上司帮忙擦屁股,要么是下属没有及时反馈结果,来不及做补救措施。
家庭关系中,我们尚且需要有掌控和安全感,职场一样不例外。不靠谱的事件一旦发生,上司也不敢重用这类下属。
(五)界定上司对你的期待,可以期望什么,不可以期望什么。
不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急于表现自己、承接太多或者不胜任的工作任务, 都是职场上的坑,这个坑最容易出在试用期。
面试的时候,双方都看上眼,上司恨不得赶快把工作任务分摊下去,让新来的人承接。而下属呢,碍于面子,且不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很容易就应承下来了。竭尽全力把工作完成了,可能导致承接越来越多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
职场毕竟是交易场,除非是应届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新人学习。把工作交给不胜任的人来做,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一来,要占据当事者大量的时间,导致缺乏时间去做自己擅长的能够发挥优势的工作,其次,真正擅长的人可能因此失去了机会。
勤于汇报工作,主动找上司沟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上司一般都能够理解。但告知上司自己的劣势,并不等于可以甩手不做一些上司交代的任务,而是要主动将任务做分解,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和不擅长的部分,先主动承担擅长的部分,再将不擅长的部分交出去。同时,可向上级提出,其他同事的工作中,有自己擅长的部分,自己也能够承接。唯有如此,才有交换的价值,也可将自己的精力越来越聚焦于擅长的工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迅速打开自己在职场中的口碑。
管理上司,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修炼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