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工作中总被上司严加看管,工作束手束脚、项目推进缓慢、批评不断,那就意味着,可能陷入了被动的工作关系,长久下去,于工作、职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有必要立即终止这样的状态。我认为解决之道就是要学会“管理”上司。
1、总是被上司管来管去,意味着什么?
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自己的工作出了问题。或是工作内容未达到要求,或是方法不对。举个例子,笔者刚工作的时候,就是处于总被管束的状态,实际上,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上司交办的事儿,刚给回复,就又过来一个电话,追问各种各样的细节。例如,我按照上司要求,接个客人到公司的招待所,回来回复一句,“客人接到了,已经入住”。这仿佛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任务。没过一分钟,电话就过来了,“客人吃饭了吗?”我回答,吃过了,陪客人在哪里哪里吃的。然后电话又挂了。不一会儿,电话又过来了,明早会议的安排做好了么?会议的内容和客人沟通确认过了吗?来单位的行程安排好了吗?我忍着内心不耐烦,一句一句回复完毕。以为终于没什么事了。领导又问一句,客人明天返程的车安排好了吗?这个,暂时还没考虑。于是有点恼火又惭愧地放下电话,安排新的事情。其实,设身处地地想一下,领导想必也烦透了,遇到这样一个下属,就像个球一样,踢一脚向前滚一点。
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有害。当提出非常合理可行的工作建议,但是上司不接受,是不是会感觉到很受挫?这样的挫败感会带来怀疑工作意义、怀疑上司判断力的暗示,这于工作更加不利。笔者在工作的前两年,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和上司沟通不畅,关系也比较紧张。直到有一天,我的上司给我提了非常中肯的建议,“你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这样你的工作才能愉快,才能有成就感”。那一番长谈让我豁然开朗,要想工作如鱼得水,其秘诀就是要管理自己的上司。但是,如何管理上司呢?这才是重点。
2、如何“管理”上司?
为了管理上司,我们需要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考虑得比上司还要周全、细致。在这一点上,作为具体的执行者,是有一定优势和便利的,只要用心,即可以实现。与管理者不同,执行者的精力重点要放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上,而管理者则没有太多时间考虑一件件具体的事如何执行。因此,在任何一件具体事情的执行方面,执行者有责任、有义务、有条件也有必要考虑更加周全细致,做出全面的准备,在工作汇报时主动汇报细节,尽量面面俱到。时间长久,上司会建立对执行者稳定的信任的关系,具体的表现就是,交待的事情,上司不再盯得很紧,细节上不做过多干涉。这样,执行者会感受到一种宽松的工作氛围,不会束手束脚,更加主动地工作。上司与下属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反馈。
如何才能让上司接受你的合理建议、工作思路,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想法,不断获得成长呢?我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实现了更近一层级的管理“上司”。如何做到呢?我认为,充分的准备和沟通技巧是最关键的。建议、思路的合理性当然是最基础的,但光是合理的建议、思路并不能保证你可以获得工作中的支持,而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往往决定成败。以我个人为例,曾经提出很合理的工作建议,但是不被领导理解,未获得支持。我一度因此感到受挫,认为领导是刚愎自用的人。但现在看来,其原因仅仅是我并没有表达清楚观点而已。比如一个物理学家告诉你,在微观世界里,电子是可以有一定机率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这在物理学家看来,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性的知识,但是没有物理学基础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很难有效接受这条常识。在工作中的沟通,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当下属抛给领导一条建议,然后花大量的语言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反而在解释背景及相关信息时草草了事。以这样的方式沟通,即使建议合理,也难以传达有效信息。任何工作建议、工作思路,一定都是有问题做基础的,问题说不清楚,建议是没有办法被有效接受的。因此,经过实践检验,从问题开始沟通,互相引导,一起探讨到达想要的结论,是最能引起彼此共鸣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大可不必着急抛出建议,而是要先深入问题,共同探讨处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领导到达你的结论。
因此,在工作中,为了需要管理好领导,在具体的事情上尽量细致周全地考虑,这需要一点主动工作的态度。在重要事情的决策上,如果确实有好的建议需要获得领导支持,要注意沟通方式,耐心细致地和领导将存在的问题谈清楚,有策略地到达结论,这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清晰的表达。以上两点,我认为对在职场人非常重要。
网友评论